是夜,风儿甚是喧嚣,层层海浪拍击在礁石上,声音直逼苍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望见在那莽莽榛榛的礁石上伫立着一位威武不凡的将军,他手把宝剑并高声吟唱着,健硕的身姿后的红披风猎猎作响。
我两眼直冒星星,这不是我最崇拜的枭雄——曹操吗?我赶忙上前与其打招呼,“丞相进来可好?”曹操只是淡淡的吐出几字:“忠义依旧。”并无世人所言的多疑好猜忌。我初听他所说,起初并未听明了,忠义?莫非世人所言的国贼曹操有假?莫非我所想的忠臣曹孟德有真?
曹操见我许久未言语,似乎看出我所想,“小娃娃,你是不是觉得我说的有假,不似你所听闻?”我赶忙做了个稽首:“丞相这般说定有自己的道理,小子虽听闻世俗之恶言,但心中还是认为您是一位忠义之人。”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你这小娃娃颇有意思,没想到呀,我竟然还可以等到一位可与我交谈心里话的人,你且随我来吧!”我赶忙跟上他。
我随他至其帐中坐下,见他放下腰间的剑置于一旁,坐在我对面,对我说:“你为何认为我是忠臣呀?且说来听听吧!”
“丞相,您虽挟天子,但却并未对天子有过任何不敬,即使有时说话苛刻严厉,但却表达了您的恨铁不成钢,希望天子可以独当一面;你号令令天下诸侯,其实是看出了他们对天下的野心,以此防止他们对天子不利吧!”我顿了顿又说:“当初董卓废少帝,卧龙床,天下诸侯皆是嘴上说着董卓该死,却没有任何行动,唯有你前去行刺他,可见,世人并没有看出你忠义的一面,仅仅只是说您有野心,是国贼。”
曹操听后长叹:“是呀,你倒是分析的有理,可惜陛下不懂,天下人不懂呀!皆说我曹操窃国,谁知当初乃是我去洛阳废墟接陛下回宫;皆说我曹操欺君罔上,私藏宝弓,谁知当初是乃是我射鹿,天子得鹿;皆说我曹操杀董承向帝示威,谁知当初乃是董承等人思虑甚浅,还唆使陛下杀我,岂不想想我若死了,我手下数十万大军岂会被区区虎符所束缚?”
我恍然明白了什么,赞许的说:“不亏是有名的军事家,竟为陛下思虑如此之深。”曹操听后看着我,略带些严肃的说:“你说我是军事家,可知我另一个身份?”我也赶忙正襟危坐听着,“我自始至终为汉臣!”
慢慢长夜,我与曹操又聊了许久。第二日清早,我在纸上写下:其实,你也很忠义,曹操,只可惜人言可畏,为世俗所累呀!
这里是随心所欲
我又回来了,谢谢大家为我指出不足
教师点评:文章写曹操,很好地凸显了一个“新”。“新”在于创意。作者评述曹操,选择了在想象力的帮助下与曹操对话的形式。“我”向曹操提出疑惑,与曹操交流对谈,双方的话语中所包含的正是作者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信息,独特而新颖。“新”还在于敢于打破常规。曹操总和“奸诈”联系在一起,作者却形容他“也很忠义”,观点正好相反。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不容易,需要非常有力的依据加以支撑,作者便选择了以史实为据,仔细分析,严谨推论,很好地证明了曹操的“忠义”之所在。最后,“新”还在于不人云亦云。认识曹操,作者选择了去学习积累、去翻阅经典、去理性思考,从而有了对曹操更为全面的了解。文章构思独特,底蕴深厚,情感真挚,风格大气,是一篇有想法有智慧的佳作。也希望我们都能和作者一样,常有心,亦能常有“新”。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