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刀下的瞬间与永恒

初二 叙事 915字
2024-04-09 22:18:06

“吱嘎——”我推开古色古香的竹编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木质的棕漆牌匾,挂在白墙上,用行楷竖写着四个大字“留青竹刻”。

正值暮秋,庭中一棵红枫,似一小团燃烧的火苗。一丛丛菊花在微风中摇曳,正开得烂漫。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有花香,草木香,亦有竹香。

走进工作室,一股特有的竹子清香扑鼻而来,夹杂着丝丝茶香。右边靠墙的玻璃柜内陈列着一件件雕刻精美的艺术品,旁边摆放着一台老旧的茶几。左手边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深棕色长桌。

阳光透过百叶窗斜照进来,投下一条条温暖的光影,照亮了桌面上摆着的大大小小的竹片和一溜工具,铲刀,雕刀,毛刷……据说这些都是老人自己根据创作需要琢磨出来的。

见我走近,他抬起头笑了笑,说:“小朋友,有空看我刻只小鸟不?”我连忙点头:“好的好的!谢谢师傅”。没想到机会这么好,初次探访便能一窺竹刻流程。只见老先生拿起一把平口铲子,便又执起刻刀。我走近前细细观察,随着第一刀的落下,刻刀便如腾舞的龙一般上下翻飞。这时,“吱呀”一声,门开了。我转过头去看,无人,想是被风吹开了吧。回过神来,老先生仍屏息凝神地雕刻。他的眼神深邃有力,透露出专注和智慧,似与竹子融为一体,丝毫未受影响。他控制力道往下手一刻,一挑,深深浅浅,忽快忽慢。不一会儿,图案渐显,一只小翠鸟便傲立于枝头。虽未完工,但已生动得似要从竹上飞出一般。一抹笑容隐隐浮现老先生眼角。铲下的竹青碎屑,铲过竹青后露出的自然肌理,空气中淡雅的竹子香气。那一刀,一刻,一壑,竹片上的每一道勾回,都是白坚仁老先生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他用刻刀在竹片上“飞檐走壁”,赐予竹以新生。我不禁惊叹不已,心里不由荡起层层涟漪。一块普通的木头,也许从不会被人多看几眼。但遇到匠人的打磨雕刻后,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竹刻之于白坚仁这样的传承者,是艺术,也是生活,而这些技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任何一项技能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熟。世间很多事也只有经过日复一日的付出,才能让你走的每一步都有价值。

世界向左,他们在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浮华喧嚣,保持谦虚坚韧,在竹林深处寻觅到了充实而宁静的人生真谛。传承是对时间的承诺,是一份古人送给今人,今人送给来人的永恒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