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存知己”“风流天下闻”……千百年来,多少写挚友的诗句随着中华文脉缓缓流淌,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嗅出其中的真挚与墨香。
寻着墨香,我们亦能遇见亦师亦友的知己,幸甚至哉,我也遇见了。
初次遇见他,是在一间不算特别宽敞的教室里。那几年,信息、计算机之风席卷全国,而安徽这次也总算走在了较前面,教室里基本座无虚席,只有后转还剩寥寥几个座位。我挑了一个坐下,然后就沉浸在滴滴答答、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中。
不一会儿,我就遇见了难题,便开始四处张望起来,首先打量的便是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他个子可比我高多了,嘴边已然挂着稀疏的胡须,眼睛和眼镜都在放光,充满生气。他似乎注意到了我在看他,便转过来突兀地说了一声:“你好。”我愣住了,有些惊讶,又似乎是被吓到了。
我支支吾吾的,半天没蹦出来一个字。最后挤出了一句:“你……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他知道我不好意思,“我希望在我的生命中,每时每刻都能有个精神寄托。至于那些人,兴许都是为了升学,但我对追名逐利没那么感兴趣。”我知道,只有极其优秀的人才敢说这种话。下课了,周围路过的人和他熟悉地打着招呼,完全无视我的存在。
在这之后,我因时间关系换了个班,然后不见他也一年有余了。去年普通的一天,我到初中开启了新的旅程。一进班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又一次向他旁边的座位走过去,他也很惊喜似的,挥了一挥手。我至今仍记得他那天穿的是一件红色的运动外套。
又是一段时间,他“当选”了年级第一。一时间,一下课他的座位旁就人山人海。我不喜欢去凑热闹,只是回家后在聊天软件中为他送上了祝福。那段时间,他成为了流行在各大家长群中的名词。但他并不算很喜欢这个标签。因为人们似乎忘了,他还是他自己,除了那个光芒万丈的名号以外。
不久前,在一个放学很迟的夜晚,望着天上,月亮和太阳都不太能看见。作为课代表,我还没有在黑板上写下作业,班里充斥着抱怨作业多和放学迟的声音。我走到讲台前,拿起粉笔,刚写下“语文”二字,班里就尖叫起来,“不!”“能不能……”震得窗外的绿植都动力几下。我不禁感到一阵惊慌与难为情。
这时,他快步走了上来,如一把伞似的站在我的身后,“你写,没关系的。”他轻声说。我写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慢得多。我写完正转身,一片央求我擦掉的声音又把我推了回去。作业能不布置吗?但尖叫声又让我心中弥漫起想拿起板擦的冲动。
他这时猛地一拿起威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威严盯着所有人,又好像漫不经心似的:“作业是我布置的!和他没有关系。”然后,他把我尺一甩,大阔步走了下去,这一系列的行为镇住了全班,更挽救了讲台上那个“怯儒”的我。教室里静极了,可我的心却慢慢润湿、温暖起来。
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其幸运,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我遇见了你。你的优秀,你的努力,你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都让我无比敬佩。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