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不是一个雕刻家,但他却有着胜于雕刻家的手艺和名声。
印象中,爷爷总是低着头,或是欣赏木材,或是用刻刀划着木板。那些刻刀有些年头了,但仿佛从未离开过爷爷的手,每当他伸出手,我总觉得先生出来的是那把刀。
来找爷爷雕刻的人总是那么多,甚至还有专门从邻镇过来的。我弄不明白为什么爷爷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记得有一次一位叔叔拿着柳木请爷爷刻护身符。这简直是一种刁难——柳木非常脆,本不适于雕刻。但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接过那块柳木,将自己关在房子里,整整一上午都没有出来。我从窗外往里看,只见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笔在在纸上勾勒。他整个人似乎都扶在桌子上。画毕,他微微直起腰,将图纸拿到两尺开外,眯着眼端详。似乎觉得不太满意,爷爷轻轻的摇摇头,将它放入废纸堆中,又抽出另一张纸,准备重新画。还没等他俯下头去,便吃痛的捂住后颈。
我把门拍的震天响,木门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
爷爷开了门,脸上不见一丝烦躁的神情。我开口就说:“爷爷,别忘了您的脊椎……”他摆摆手打断了我的话:“不碍事。”我无奈的叹了口气,爷爷总是这样努力做到最好,把最好的作品带给大家。
一连三天,爷爷都极少出门,连吃饭时都看着那些木材。三天后他忽然换我过去,拿出三块已经雕好的护身符,问我哪块更好。那些护身符大小相似,但花纹各异,大概是用来练手的。我挑了一块儿,那上面的图案是如意。他点点头,拿出专门用香熏过的刻刀和柳木开始雕刻。
桌上废弃的图纸和木料还没有收拾,爷爷身上还有来不及弹去的木屑。爷爷的背影是那么的瘦弱,在桌前微微佝偻着。他左手持那块易碎的柳木用手持一把邪刀,用斜刀刻画着图案,那把刀在柳木上行走的极其顺滑。他带着有些严肃的微笑,眼中只剩下那块柳木,仿佛他便是那把刀。
我揣摩着那块被选出从而刻的光滑的护身符。忽然明白了爷爷之所以名声在外,不仅是因为他的手艺精湛,更是因为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对雕刻无限的热爱。
我的爷爷不是一个雕刻家,但他却有着许多雕刻家都有对雕刻的执着和追求。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