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抠搜”至极,却又大方之至。
长年的艰苦劳作使他早早地驼了背,肩膀也磨出一层厚厚的茧,如今的他瘦骨嶙峋,活脱一副“皮包骨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双手:黝黑似煤炭,青筋暴起,上面爬满了皱纹,就如同被搓皱的粗布,每个指甲都满是土,让人越看越觉得难受。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抠搜”又大方的小老头。
外公的“抠搜”永远只留给自己。
每次吃饭,他都会将上次的剩菜小心翼翼地端上桌,和饭混在一起,吃得律津有味。他还总在盛完汤后用勺子刮一下盆沿,美其名曰:不可浪费。外公的“抠搜”不仅体现在这儿,还体现在他的衣服上:当我拿起一堆抹布样的东西时,意外发现竟是外公的上衣,上面缝了不少补丁,密集得像是一张创可贴;缝补的线一节长,一节短,歪七扭八地躺在衣服上。“天哪!这还能穿嘛?外公也真是的,抠搜到家!”
我总是不满地嘟嚷。
外公的“大方”却常常留给他人。
一天,外公大包小包背回来很多东西,“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我们的‘抠搜’大王也开始破费了!我看看你买了啥。”我不由得打趣道。只见外公献宝似的,一件件拿出来,崭新的衣服、鞋子,漂亮的书包、文具盒,精美的钢笔……他边拿边说:“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新闻,那些贫困山区的娃娃们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上学,都没有一件像样的文具。更让人心疼的是,都入冬了他们还穿着露脚趾的单鞋,脸蛋儿冻得红彤彤的,我看着难受。幸亏电视上有学校的地址和系联系方式,我这才想到买点衣服和学习用具给他们寄过去。你说,娃娃们会喜欢吗?”
听到这儿,我先是一愣,随即被外公的“大方”所打动:他平时过得那么节俭,我却老嘲笑他“抠搜”。仔细想想,我们哪一次来,外公不是给我们装满家里的土特产、新鲜蔬菜、桶装大米、满篮鸡蛋,往往把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他才满意。这次捐助,更是令我对他刮目相看:自己也不富裕,却还要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这就是我的外公,“抠嫂”至极却又大方之至的小老头儿。更重要的是,他的“抠搜”留给了自己,大方却留给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