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题记
一口东坡肉肥而不腻;一幅东坡字丰膄舒展;一首东坡诗流传千古。而在这才华横溢下,他更是豪放豁达,为人真率,理趣横生……而在我眼中,他却是一个乐观豁达的“苏仙”。
许多人喜欢他的诗文,也都想拥有他那乐天的精神。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送命,随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时,一行人被雨淋的很狼狈,但唯苏轼还感叹到:“也无风雨也无暗。”而也绝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他历经无数挫折后的乐观。
宋哲宗元年,苏轼又被贬到岭南。在中原人看来,那地方遍地都是瘴痞之气,没法住人,之前从来没有人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可此时58岁的苏轼却不顾什么,跋涉1500公里,一站又一站的往前走,洋溢着无尽的乐观。而到达惠州之后,他也并没有厌恶这里,反而发现此地有许多草木和水果,便再次抒发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南岭人。”真可谓是一个足足的乐观主义者,宛如仙人般,什么在他眼里都是美好的!
不光这件小事,在人生的深谷中,他也是如此,是愈挫愈坏。61岁的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在当时被视为是蛮荒之中的蛮荒的海南无人问津。对苏轼来说,搞不好这辈子他都没有平反的机会了。而人生也往往祸不单行,他与他情深义重地弟弟苏辙被降职,儿子苏迈丢了官。还有他的积蓄也全部压在了带不走的祖宅上,朝廷也欠着他三年的俸禄赖着不给,也真是人、钱、事业均空啊!更寒酸的是海南,食无肉,痛无药,居无室,出无反,冬无碳,夏无寒泉,根本无法让苏轼生存。按理说此时倍受这样的打击的苏轼早已跌入深谷,颓废至极。可苏轼再次展现出他乐观的魅力与豁达的天性,通过对美食的追求再次实现自我心灵的放飞,还给儿子写道:“此处有生蚝中美味,烤着吃极其鲜美。”苏轼他荣辱得失所遣逢再大的苦难也笑我的出来,这不是位仙人是什么呢?真是乐观自在!
苏东坡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他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哀,乐观始终伴他一步步走下去,从巅峰到深谷,再到释怀。踏遍人间归来依旧笑容满面,这便是苏轼独有的仙气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