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苦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题记
自打我记事起,陈先生这三个字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纷乱的街巷、人们总会谈论到先生,他仿佛就是这里的一个热点。
在儿时的我心中,陈先生是个讨厌的人。他拄着一根拐杖,有时作势微微举起,使我不敢靠近,只得躲在母亲身后,见此,他常会露出得意的笑。但我在心里却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快快长高,让他瞧瞧我的厉害。
后来因近邻的缘故,我常跑去陈先生家乱转。借此机会,我发现陈先生整日除了必要的时刻,其余不是在书房,就定是在诊疗室。因为儿时的好奇心占了上风,我常悄悄地露出一颗脑袋,去往里探望。只要是先生常待的地方,总会有一股浓郁的药香味。药本应是苦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先生家里的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经常可以看见先生伏案在松木桌上写着什么。
有次偷偷潜了进去,翻开先生常涂画的笔记本,在黑体字的旁边,密密麻麻的全是红色的印记。因少时年幼,我不懂先生写的是什么,只是使劲儿记了一段大字“尽我所能,解人所痛。”后来隐隐听到脚步声,便匆匆关上了笔记本。跑了出去。这句话在幼时的我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常在小伙伴们耳边念叨着,彰显自己的威风。
后来又长大了一点儿,我这才了解到陈先生的拐杖并不是为了打我,仅是为了帮助他的移动。在先生七岁左右,一场病夺去了他自由奔跑的权利。父母的泪水、同龄人的讥笑、他人的鄙夷,如同尖刃划开那个小男孩的心。可先生仍默默地在阳光下练习走路,一天下来全身满是伤痕。他从不喊苦,也未曾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只是尽其所能努力地追逐光……
我心疼幼时的陈先生,也更敬佩现在的陈先生。无论冬夏,我都会去先生家转转,那里有使我快乐的秘密。
忆那次,我如往常一样去陈先生家的院落里,坐在花草簇拥的秋千上正发着呆,突然一群孩子们的嬉笑声打破了这份美好。“就是这座房子的主人,我妈说他叫陈川,是个跛子。”“是不是这样?嘎嘎嘎”“哈哈哈”他们对陈先生有着接连不断地嘲笑,我不知为何怒上心头,急走了出去对他们说:“陈先生是个很好的人,你们不可以这样诋毁他!”许是被我的怒气吓到了,他们迅速噤声。这时我的身后传来了一段笑音,我回头,映人眼帘的便是陈先生拄着拐杖笑得开怀的画面。他缓步走到那几个孩童面前,弯下腰对他们说道:“孩子们,我的腿确实是有缺陷,但是我每天依旧很开心哦!”伴随着沙沙作响的石斛兰,他笑得眉眼弯弯,似乎是个健康的人。
是啊,陈先生就是个健康的人,他心灵的高度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狂风浩浪中漂泊过的一苇,才有直面海啸的镇定。日光拂过面颊,他在向阳而生。
教师点评:首先在这篇写人作文中,作者始终用“陈先生”来称呼描写的人物,这个“自然而然”的称呼非常巧妙地透露出作者对“陈先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加上“向阳而生”这充满正能量的标题,读者心中已经有了对于“陈先生”的初步评判。可文章开头引出人物后,作者简单精炼的外貌描写以及动作描写所展现的确实与“陈先生”这个称呼完全不相符的糟糕初印象,让人不禁奇怪:文题的“向往而生”究竟体现在何处?“陈先生”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果然,前面的初印象仅仅只是欲扬先抑!后文中,作者选取一个个愈发典型的事例,一步步“揭露”陈先生“向往而生”的“真实”模样。总的来说,取材一扫庸俗之气,描写也同样引人入胜,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文章采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勾勒出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悟。文章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非常高,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