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曾经金戈铁马,少年壮志凌云,无奈醉里挑灯,终成词里将军。
——题记
他是立于豪放派巅峰的伟大词人,亦是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他意气风发,带兵反金,他横刀立马,深入敌营擒叛将;他桀骜难驯,却深得百姓拥护;为主抗战,却壮志难酬。
他,便是辛弃疾。
他神采奕奕地指点江山,壮志凌云地书写历史。他上《十论》,秦《九议》,大江南北被他尽收眼底,各个官位皆掠过他心头。一次次调任,他依然挺胸“雄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是武士,是沙场铁骨铮铮的英雄,是剑指三秦的凌然将领。金兵南侵之时,他聚三千,归义军,投宋帝。“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欲挽狂澜,舍我其谁?
而,纵使栏杆拍遍又怎样?明明身为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可“挑灯看剑”却只能在“醉里”,“吹角连营”只能靠“梦回”。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廉颇老矣”,金戈铁马,剑吼西风,白了头,终留一声叹:“唤起一川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檀香的史卷留下了他的赫赫大名,却永远欠他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
忧思而磊落,感伤而执着。
他是词人,用血泪铸成气动山河的悲歌。他有霹雳弦惊的豪情万丈,有不见狂耳的狂傲不羁,有可怜白发生的壮志未酬,有多少行人泪的沉沉低吟,有鬓须生白的悲哀感慨。
历史的残酷无情锻造了他词作的悲凉气概,也曾列舰层楼,投鞭飞渡,也曾敬散宣纸,裂云碎雨。他以词为兵卒,排兵布阵,笔走龙蛇,惊天彻地,道人之不能道,发人之所未发。
一个人该有何种情怀,才能谱出如此金戈之作。
于是,词坛之上,他成了豪放的飞将军,他的汪洋恣肆,势不可挡,他的词作既有家国大爱,又有儿女情长;既有豪情万丈,又有柔肠百结。无奈醉里挑灯,终成词里将军。
他终其一生,用绚烂的年华,照亮了后人求索不尽的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