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上,出现了许多顶极"吃货"。而我最佩服的北宋时的苏东坡。
吃什么?-东坡回答:能吃的都吃得贼香。
文艺的人常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其实是苏东坡在立春时用春菜,水果,糕饼制作的"春盘"时,发出的感慨!所以"清欢"只是建立在"吃"的基础上。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苏东坡吃河豚的故事:话说苏轼谪居常州(今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一带)时,爱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吃一顿。既蒙这位妇孺皆知的名士首肯,士大夫的家人,无不大为兴奋。待苏轼吃河豚时,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题。即使挤得水泄不通,依旧鸦雀无声。但见苏轼埋头大啖,不闻赞美之声,当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忽又下箸,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屏风后面的人,听到无不大悦。
看!真正的吃货竟敢有为了吃而舍命的精神。(ps:苏东坡:真香!)
到底在哪吃?苏东坡回答:贬哪儿吃哪。
苏东坡生平中多次被贬,但也乐呵呵的。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做团练副使。
当苏东坡到黄州时首先展现的不是《定风波》《赤壁赋》等流传千古的名作。到那时首先想到的是吃!"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你看看!人家去任官时看见水想的是鱼,看见竹林想的是竹笋!
在黄州,当时猪肉便宜的很,于是手头拮据的苏东坡,用猪肉做出了一道名菜-东坡肉!还写出来分享,你看"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吃个肉,都要上升到"颂"的高度!是吃货无疑了!
当苏东坡又被贬到惠州的时候。(ps:苏东坡:让我看看,有啥好吃的。)于是还真发现了一种-荔枝!竟写诗要"日啖荔枝三百颗″你看看!你看看!
吃完后干什么?苏东坡回答: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我有多牛啤。
据我所了解,苏东坡先生一生写不止60首关于吃的诗,这些诗中透露写的关于食物的有:荔枝,猪肉,羊,兔等等。
真正的吃货不仅敢吃,热爱吃,还喜欢分享吃。对于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来说,分享,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一起谈论,让心得,秘籍,感受传播出去。
其实我们应该向苏东坡学习,在他一路坎坷中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豁达,乐观,幽默,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