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离开玉龙雪山已经四个多月了,但是他的身影仍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玉龙雪山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有时一阵大风刮来,就算穿着羽绒服也会令人瑟瑟发抖,我气喘吁吁的爬完一阶楼梯时,浑身已经湿透了,累的衣着栏杆,贪婪的呼吸着稀薄的空气。
今天只走了三趟,不多不多,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转过身是一位年近50的大叔,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却洋溢着骄傲的深情,游客们有的穿着棉衣,有的穿着羽绒服,这位大叔却只穿着一件薄薄的衬衫,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慢慢滑落。在他身旁放着一个灰色的蛇皮袋,里面装着有不少空氧气瓶,他正在和一位工作人员热情的叙谈。今天我才收集了百八十个氧气瓶,收获不大啊。
“得了吧,张老头,这雪山上一半的氧气瓶都被你收走了。"
“哪里哪里,现在也没有多少游客………"大叔嘴上这么说,可是蛮脸上的皱纹都笑了,像极了玉龙雪山上的沟壑。
中年的刺骨寒风和长年累月的劳累使大叔的背有些驼了,他把装着空氧气瓶的袋子甩到肩膀上,一边护着肩膀上的袋子。一边留心让并让游客生怕闯入他们的镜头。游客们只顾观赏雪山的美景,他却只顾着找瓶子。
我好奇的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一个瓶子应该很贵吧,要不大叔怎么到这么高,这么冷的地方来捡瓶子呢?"工作人员笑着说″想不到吧,老张家可不缺钱,他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在城里上班呢。老张看不惯很多游客随手乱扔氧气瓶,破坏了玉龙雪山的美景,这才几十年如一日上上山收氧气瓶,老张的话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护环境,还能挣钱,一举多得呀!″
老张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只是笑着露出了满口洁白的牙齿,就像玉龙雪山上晶莹的白雪。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饱满。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