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唐诗达到了高峰,走在长安街上,仿佛都能闻到诗乡,多少诗圣文豪聚集于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显得并不太夸张,可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一蹶不振,到了宋朝,幸好还有他来弥补。没错,他便是那颗闪耀的星星——苏轼。
苏轼这个名字听着便很有文化,为何这样说呢?轼是车前横木的意思,他的父亲苏洵为他取这个名字是为了让他目光长远,心怀天下。他也并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
在苏轼儿时,他便有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大志。成人后,他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里风流人物。”的豪情壮志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亲身感悟。到了晚年,他老当益壮,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在苏轼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他开创了豪放派,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他是一颗明珠,或许是因为他发出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暗中的眼睛,才导致了他仕途不顺,却为他的词添加了别样的色彩。
他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亲友不能相见,有官无权,却留下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豁达。
他第二次被贬惠州,因为守旧派的太后去世,变法派就开始打压守旧派,苏轼也被无故牵连。他到了惠州,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水。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三是他被贬儋州。由于新派的上风已经确立,为了斩草除根,对守旧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打击。但他在儋州却留下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闲适。
三是贬谪,越贬越远,却升华了他的诗作。上天对他不公,他却给了世人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还了上天一个宽容。
他也是一个爱笑的男子,年少他赶考时,欧阳修因多虑将他判为第二,他淡然地笑了;长大后,他因朝中无人共商朝政,毅然选择了外调,离开时他不舍地笑了;几年后,他因子虚乌有的事,差点送命,再次出京,他也笑了。苏轼笑体现了他的乐观,这才铸就了他“哪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
如果说他是豪放派诗作的代表,但在他所存作品340多首诗中,豪放派的诗才不足1/10。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让我们看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东坡先生。10年的心酸苦楚,以前的“千骑卷平冈”的气势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对逝去爱妻的思念。
曾经的江山改了,曾经的时代变了,随着历史的潮汐涨落,而不变的是他心中的那片广阔的天空。苏轼你是一颗星星,一颗闪耀的星,挂在天上,散发着芳香,你就是我的榜样,苏轼,我把你追寻。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