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回乡前,我不曾想过,那些看似已经没落的手开篇点艺,也能焕发出新意。
那个平凡的北方小镇,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我脑海中关于小镇最深的记忆,就是那项传统手艺——刻瓦片。小时候,我常观察瓦片制作的过程,一片小小的瓦片,要包含勾勒、雕刻、上色、上药等近十道工序,才能成为最后精美”在何的模样。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家乡传统的瓦片制作手艺却逐渐没落。
回到小镇,我站在镇口,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不禁回忆起曾经的那些刻瓦人,却只记得那位唤作“杨叔”的领头人了。我怀着期待的心情,七拐八弯进了深巷,一扇陈旧的木门映入眼帘,杨叔竟然一直没搬家!想时必他的生活也仍像过去一样。
但当我推开门的那一刻,内心充满惊诧。门旁两棵柑橘树绿叶繁茂,长势喜人,小院被收拾得整洁明亮。写子角落一台通体洁白的机器上赫然印着“3D打印”几个大日字,杨叔被一群拿着手机的年轻人围坐在中间,他口中念现念有词,像是在录制视频。
杨叔看见我先是一愣,随即招手向我走来爽朗大笑道:“小伙子,还记得我呢,来给你看看现在的刻瓦片,这手艺可是和原来不一样了!”
我向他询问其中详情,他便娓娓道来。他说这手艺当年确实没人干了,但他觉得可惜,不舍得丢下。直到有一天,他从火爆的短视频中得到了启发,心想着能否将制作的过程稍作更改,上传到网络上,在为自己挣口饭吃的同时,还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老手艺。于是他招呼了一些年轻人开始制作视频,雕刻瓦片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旧样式而是关注新信息,紧跟时代的潮流。年轻人用3D打印机设计出模型,他再用传统的手艺赋予瓦片别样的质感与历史的韵味,后来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说罢,他向我展示正在制作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瓦刻,真是惟妙惟肖。
我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恰逢盛世,新科技的发展不仅没有终结杨叔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反而在推动和保护着他们这个群体的发展壮大,使原本古老的、滞后的传统工艺得以发扬光大,生活在如此时代,我们是何其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