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初二 写人 946字
2022-04-30 14:38:23

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眼中的苏轼,满腹经纶。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下归心似箭;他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下细雨绵绵;他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下雄心壮志。说庐山秀景,他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荷菊风华,他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说人杰地灵,他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不屈不挠写下华丽篇章,他用真情实感写下人间美景,他用满腔热血写下一生波折,他把生命献给仕途,把双手献给文学。千古风流,空前绝后,不愧为大文豪。

我眼中的苏轼,乐观豁达。生得平凡,却不甘平凡,三起三落,不屈服,仕途艰难,不低头,这是苏轼的本色。或许是心中阳光,他的未来便不会黑暗。纵使有时失意,落笔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转身却又踏上追求梦想的路。初入朝廷,他便立下才华兴国的伟大目标,支持变法,精于吏职,想让国泰民安成为大宋盛景,而“为百姓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在当时就已经刻在了他的心里。我相信,正是这股强烈的情感,促使着他不论如何也都怀揣着希望,践行着未来。

我眼中的苏轼,志存高远。一辈子屡战屡败,每一次都输得一贫如洗,身无分文。曾被贬到黄州、惠州等八个偏僻的地方,却都因他的才华与治理能力强而再次被重用。不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一笑而别,却仍保有一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的心,来告诫人们勤奋刻苦,乃是有鸿鹄之志。一次一次被贬,他却从来没有怪罪世界的不公,抱怨人生的困难与折磨,而是化悲愤为动力,将烈火焚烧成为心中热烈,领寒风刺骨而重铸金身,这便让他在地狱中有存活的勇气。在失意时有一股远大的志向永驻心中,所以越战越勇,越勇越战,战战皆苦,战战皆勇。

我眼中的苏轼,忧国忧民。在朝廷他将才华交给皇上,将精神伴随自己。曾在朝廷中以高等学士的身份在中央担任重要职务,虽讲述“高出不胜寒”,却尽职尽责,认真做好中央所给的任务,勤于政事。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在地方,一方面在被贬的痛苦与彷徨中迅速走出来,以热情的态度对待乡里的人,他对百姓清明地对待,有任何事情都尽力帮助,受百姓爱戴,最终重归朝廷。

我眼中的苏轼,悲惨一生。执政40年,朝廷28年,地方12年。当过支部尚书,八州官员,可惜未被长期重用,也在三起三落中磨尽了时光,最终晚年却未能报效祖国含泪而终。这变成了宋朝最遗憾的败笔。

苏轼,应成为每一个人的标杆,因为无论老少他都是那个时期人们所要学习的。苏轼已经死了,他却活在我们心里。世界上只有一个苏轼,世界上却有千万个苏轼,他们延续着苏轼的品格与精神,活出苏轼没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