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喜饼

初二 写人 859字
2022-03-26 09:46:51

“大喜饼,圆又圆,咬一口…”每每听到这熟悉的顺口溜,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做的喜饼…

喜饼,又称媳妇饼,是我们家乡乳山的一种特产。它和普通的大饼不一样,普通的大饼放久了就会变得噔噔硬,而喜饼就是放上个两三天,依然松软可口。外皮咬起来比较软,里边的饼心比较有嚼劲。那么,它为什么叫媳妇饼呢?这是因为我们这儿有个风俗,每当有人家结婚,女方定要做上几千个喜饼送给客人,意欲着也把“喜”送给大家,让人家沾沾喜气是不是?要是谁家的喜饼又大又圆,主人家便是神采奕奕,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小时候,姥姥就是村里做喜饼的一把手,姥姥做的喜饼那可真是人间美味,富有嚼劲。每次过节,姥姥都会做几个喜饼,不为别的,一是给我们解解馋,二是喜饼放的久,好下饭。那时候小,不懂事,每次看到姥姥在做喜饼,我都会拍着手说:“耶耶耶,又能吃到喜饼了”,而姥姥就会用她的手摸摸我的头发:“小馋猫,就知道吃。”在我的记忆中,喜饼就象征着姥姥。

听妈妈讲,姥姥年轻的时候,每当有人家结婚,都会找姥姥去帮忙做喜饼,那时候,姥姥的手艺可是远近闻名的。制作喜饼的步骤很复杂,需要在锅底铺上一层沙,上面还需盖一层锅贴,然后慢慢点火,把沙子加热,再把喜饼胚子放进去,这时候就不能继续点着火,否则的话会糊锅底的,只需让它静静烘烤便可。为什么不烧草呢?因为烧草的话,火力不稳,饼胚一下就糊了。想不到,小小的喜饼还有这么多奥妙啊。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姥姥,搬到城市去。回家的机会少而又少,每当看见街边有卖喜饼的,我都会买几个尝尝,可是怎么嚼,都嚼不出姥姥的味道。放假好不容易能回一次农村,远远就看见姥姥站在村口。我心头猛然一颤,那是姥姥吗?曾经那个满头乌黑秀发,心灵手巧,撑起了整个家的姥姥,现在背也弯了,摸着她的手像一块枯树皮,几乎没有肉,只剩下一层皮,后来又发现,姥姥的眼睛耳朵都不大好使了,走路都颤颤巍巍的。岁月啊,你把姥姥的青春藏到哪里去了啊?

一进屋子,桌上依然摆着大喜饼,谁知道,姥姥为了这一盘喜饼,费了多大的劲儿啊?看到我们脸上的喜悦,姥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了的微笑…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姥姥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村口。车子启动,通过后窗镜,我看到了那个“小人”,朝我们挥挥手。手里捧着姥姥的喜饼,抬头望望,一刹那,只剩下一个黑点了…

你说,我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故乡,看看我的姥姥,尝尝她的喜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