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世界,我有许多不一样的感触,但至始至终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做人?为谁而活?
早在20世纪40年代时,雷锋真正地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雷锋一心向党,为人民服务,为了做好一个“好农民”,他下决心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雷锋在沈阳车站换车时,看见人群围着一个背着小女孩的中年妇女,询问了解到,这位妇女要去探亲,可票和钱都丢了,雷锋使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妇女买了票。五月的一天,下着雨,雷锋在路上遇到妇女带着两个女孩走向车站,看见后二话不说,脱下身上仅有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女孩,送他们到车站上了车,见女孩直哆嗦,连自己贴身的线衣也脱了,又顺手捣出了袋里的馒头,送给了他们。
雷锋还是个勤俭又好学的人。雷锋一次晾衣服时,发现袜子不见了,到处寻找战友问他怎么不舍得去买一双,雷锋只笑着回答,只要不耽误我,我们居然不是穿袜子来看的。他每个月只有六元钱,却把钱存银行捐给灾区人民,在电影院里,手里仍捧着书。聚精会神的看,别人问起,他也只说:“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
多么可敬可爱的雷锋,从农场的拖拉机手。到工厂的推土机工,再到运输队的驾驶员,他始终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坚守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也影响着我。我向雷锋学习学习,他不求回报,去帮助奶奶;学习他勤奋好学,使得金榜题名;学习他勤俭节约,不奢求海味山珍,大鱼大肉……这么多年以来,我总是会被“雷锋”这两个字打动,他以短暂的一生书写了生命的真谛,使我感受到精神洗礼与心灵的激荡,我多乞求雷锋还能再一次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可是,他光辉的一生却定格在22岁,而活在了全中国人民心中。直至今日,我仍能看见在蜿蜒吃着的泥水路上,一位身穿绿色大军装的男子弯着腰,扶着中年妇女向远处走去,留下的是那深大、沉稳的脚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向雷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