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就一副清秀的脸庞,脸色红润,微黄的顺发使人看懂她的温柔。睫毛覆盖了眼睛,遮住了那双眼睛,一根根密密紧凑,颇有神仙风度,酷似柳叶,如鱼得水,修长美丽。一绺绺柔顺的发响水一般柔软细长,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她那完美的脸蛋,就像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一样。语文老师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她那清亮的眼睛。
这副小仙女的乐观面孔上散发着开心与欢乐,在她的脸上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灵气和精神,可爱又优雅迷人,又不是风度,他的面容光彩照人,谁承认这一点就讲了真话。无疑,这张脸虽然常见,但是不平凡,这张脸乐观积极,就是传播智慧的殿堂,就是让人开心认真的地方。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她的人一开始都感觉似曾相识,我们有的像她一笑有的向她问好,在教室中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近,我们早形成了对她的是主观概念,希望从她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认真尽职,温柔,天才于一身的老师。在即将亲眼看到大活人之前,我们手心出汗,脑袋空空,敬重有加,内心的期待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被推开了,空气凝固了,进来的是一个甜美优雅的老师,步子轻快,头发轻盈,望着我们笑,她带着轻松幽默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欢迎的话,同时又介绍自已。
突然我们惊奇的屏住了呼吸,老师圆溜溜的眼睛射出一道猎豹似的光,虽然每个与她相处的人都谈论这种犀利目光,但在好的图片也无法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朵花背后伸出了一把尖利的钢刀,又稳又准,击中要害是你手足无措。
具有这种犀利的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使快乐和智慧并排走。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对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仿写。在仿写时,我们既要抓住原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也要把握好文章的精神内核,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兼顾与契合。在这篇仿写中,作者选择了自己的老师作为描写对象,效仿了原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大量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参考了原文先描写外形、再做深入剖析、最后落于眼神突出主旨的安排设计,从而展现了老师靓丽的外形,以及乐观开朗、认真严谨的性格特征。可以说,作者对原文的认识非常全面,在整体上领会到了风格,在局部上处理好了细节,这篇仿写总体来说完成度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想要做进一步地完善,作者可以对文章的最后两段做一下补充,而在补充之前,可以对原文在后半部分的眼神描写,以及原作者为何将结尾落于“犀利眼神”的用意上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