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身边的牛人那是数不胜数,我邻居家的杨爷爷就是一位“牛人”,他有一门手艺——雕刻。
杨爷爷的家里有许多他的作品,那正厅的中央正放着他的得意之作——“双龙戏珠”,而杨爷爷也非常在意这幅作品,生怕上面会落灰、损坏,每日都会拿在手中检查。两条长龙蜿蜒而上,缠绵在一起,奇妙地形成了一个圆形,杨爷爷这是寓意着“团圆”,龙的眼睛并不是呆板,反而是炯炯有神,透着勃勃生机,使得这两条神龙像是有种冲破云霄的既视感。龙的每一片龙鳞,每一根龙须都栩栩如生。你绝对想不到这幅让人惊诧不已的艺术品在没有经过杨爷爷的雕刻时只是一块硬邦邦的木桩吧。
我曾亲眼目睹过杨爷爷雕刻。他带着一副老花眼镜,神情十分专注,头顶稀疏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早年的沧桑,杨爷爷在雕刻时,他那一双有神的眼睛,在雕刻时聚精会神,偶尔透出一股寒气,挑剔着线条的精魂。我静静地坐在杨爷爷身边,看着杨爷爷右手拿着刻刀,细细的雕刻着手里的作品。
每一根线条都流畅有力,每一个细节都用尽心思,每个人物,动物,甚至植物都倾尽了杨爷爷全身心的心思,只为做好每个作品,每个作品都有杨爷爷对雕刻的热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
我仍记得,杨爷爷那天刻的是竹子,可刻出来的竹子却也不同。那每一根竹子都极其挺拔,枝节分明,而每一根竹子都充满了杨爷爷的热情以及时间。
我还记得,那日,杨爷爷的孙子在家中,而杨爷爷正在一旁雕刻艺术品,而那位哥哥坐在一旁看着书,杨爷爷本想教导那个哥哥雕刻,却本说无聊,被拒了,我看到了杨爷爷眼中的失落尤为明显,为此,我也为杨爷爷感到可惜,杨爷爷的专门手艺却没人传承。
我主动询问杨爷爷我能否学习雕刻,我清晰地看见杨爷爷眼中充满了惊喜,我也因此高兴了起来。小姨拿给我一块小小的木头,给了我一把雕刻刀,教导我雕刻。杨爷爷非常贴心,慈祥,担心我刚上手可能会划到手,还教导我如何拿刀,如何才能雕刻的更加立体,更加美观,更加气派,我就那么静静的听着,学着,让我感觉时间静好。也许是我这求学的姿态打动了大哥哥的好奇心,跟着也凑上来一起学习,杨爷爷眼中的笑意更甚。这一刻,多希望能暂停,感觉这一刻非常美好,和谐。时间慢慢的推移,求学的时间也到了终点,该回家了,与杨爷爷告别时,他还体贴地送了我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还说下次再来还会教导我,这让我非常高兴,激动。
杨爷爷在我心中是“牛人”,不仅是因为它是雕刻的好手,更出于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民族的雕刻文化在历史的潮流中经久不变,我们应引以为傲,更应该继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