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那轮月下的三台山

初二 写人 663字
2021-02-22 17:38:59

梦回三台山,那轮月下的三台山。

恍惚中,仍记得那晚的月,皎洁明亮;那晚的虫曲,悠扬中透着欢快。

这可能就是三台山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杭州的七月,总是很黏腻,烦人的。离开了那一切,忘了始末终由,只记得那一刻,我笃诚地站在三台山的山水之间。四下里一片黑暗。只见折廊外的月色落在无风的湖面,伴着阵阵的虫鸣,打碎这黑色的静谧。

没有西子湖畔的灯火璀璨,也没有宝俶塔的映照,三台山只拥有那轮高挂夜空的明月与夜色笼罩下温婉的山形。没有白提边不绝的汽笛声与人语声,三台山只拥有那一树一树的虫鸣,如同在静默中爆发的洪流一般,独自快乐地歌唱。

这就是为什么西湖赢得了林风眠,苏轼,白居易等不计其数的文人雅士的垂青,而三台山只有于谦的原因。三台山的山水里,单单留下了一个于谦祠,孤单而快乐地守着这方山水。

大多人只认得于谦“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却往往忽略了高洁之外的于谦,忽略了他“杨柳阴浓水鸟提,豆花初放麦苗齐”的温暖气质,他“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爱民之心。当人们流连于东坡诗词的洒脱不羁时,却忽略了于谦诗中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而当人们颂扬岳飞的精忠报国时,却忘记了于谦也曾力挽狂澜,马上论英雄。读于谦,看于谦,眼前总会浮现那晚的三台山夜色。那无瑕的明月,正像他清明坦荡的胸襟;那秀丽的山水,又仿佛他温和敦厚的心灵;而那阵阵的虫鸣,便该是他豪迈真挚的心声了吧。

我明白了,三台山只容得下于谦,也只有于谦才拥有三台山独特的温婉与静谧,只有三台山才懂得于谦内心的温柔,只有三台山才是这个醉卧沙场的儒将的归宿。

梦回三台山,那轮月下的三台山。

梦中的于谦墓,少了当时的华丽,重新翻修的石墓上,已长出了星星点点碧色的青草。也许它是孤单的,但绝不寂寞,因为它有那轮月光下的三台山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