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班,有一位看似普通却令我深深敬佩的同学——林然。他个子不高,穿着总是整洁但毫不起眼,平日里话也不多,常常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安静地看书或写字。起初,我以为他只是个内向、甚至有些无趣的人。可后来我才明白,那份沉默背后,藏着一种令人动容的坚持与热爱。
林然热爱书法,尤其痴迷于楷书。每天午休时,别的同学都在嬉笑打闹,他却会从书包里取出一方小砚台、一支毛笔和一叠宣纸,端坐桌前,一笔一画地临摹《颜勤礼碑》。起初我觉得奇怪,甚至偷偷笑过:“都什么年代了,还写毛笔字?”有一次,我忍不住调侃他:“你练这个能参加比赛吗?还是以后要当书法家?”他抬起头,眼神平静却坚定:“我不是为了比赛,是觉得这些字里有温度。”
那句话像一滴墨落入我的心湖,漾开一圈涟漪。我开始留意他的练习。每一个横竖撇捺,他都一丝不苟;哪怕手抖了、墨迹晕开,他也从不急躁,而是轻轻叹口气,换一张纸重新来过。有一次学校举办艺术节,他报名参加了书法展。展出那天,我站在他那幅“厚德载物”的作品前久久不能移步——字体刚劲有力,气韵沉稳,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更让我震撼的是那次班级辩论赛。抽签时我们组抽到了反方,观点颇具争议,大家都犹豫不决,没人敢上台。就在老师准备点名时,林然突然举起了手:“我来。”全班哗然。那个平时几乎不发言的人,竟主动请缨。他站在台上,声音虽不大,却字字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间还巧妙融入了古文中的哲理。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再是那个安静到近乎透明的身影,而是一个内心强大、胸有丘壑的少年。
从那以后,我对林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原来,真正的光芒不必喧嚣;真正的勇气,也未必来自张扬。他用一支毛笔教会我什么叫坚持,用一次发言让我懂得什么叫担当。他的外表平凡如尘,内心却如星辰般明亮。
现在,每当我浮躁或想放弃时,总会想起林然低头写字的样子——阳光洒在纸上,墨香淡淡,时光仿佛也为之静止。他不是最耀眼的同学,却是最让我敬重的一位。他让我明白:有些人,走得慢,但从不曾停下;有些人,话不多,却句句千钧。
在这个追求速度与热度的时代,林然像一座静默的灯塔,提醒我:真正的成长,始于内心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