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夜晚,独与孤灯作伴,只影做客。让在窗外筛出一地小碎花的月光与诗词填充空白,空气中弥漫着牛奶与油墨的芳香,让人心醉。
低眉着眼处,是某日西湖。
古书总载满孤独之人,也载满孤独之性情。譬如张岱,年轻时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头来却不过是一场幻梦。晚年潦倒思国,却于孤傲历史中另得一番境界。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所见西湖果真不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人览西湖,壮阔的纯白景色尽收眼底。然而发现到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豪饮三大杯酒,心中那又是惊喜,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情节又被隐隐勾起。“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被他人道出的痴字,却颇耐人寻味。他终是不向世俗妥协的。陌上尘埃纷扰,心却澄明无瑕。孤独之性情,方成灵魂之高贵不桀。
回首眺望处,淡然于沙湖。
雨骤风狂,同行皆狼狈,苏轼却淡然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管他风雨有多大,一杖一鞋一蓑衣,依然可以潇洒走天涯。我所敬佩的素不是泰山崩于眼前而不色变的人,而是经历一次次挫折后仍坚毅前行之人。毕竟经历过泰山崩于眼前的人少之又少,苦难与挫折才是人生的真谛。心已踏遍万水千山,凝望过日月流转,走到哪儿都可安之若素,淡然道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慢慢行走于诗词之中,去邂逅,去遇见。手中书,杯中酒,人间事,构成了这有意思的世间。以诗为友,与诗相伴,从诗中感悟,然后挥毫洒墨,实属妙极。
教师点评:作者以景谈诗,以诗表意,从而对体现诗人傲骨豪情的诗句做了列举和解读。景、诗、意在文中充分交织融合,其中所包含的构思匠心独运,值得咂摸——为诗歌带来了更为新颖的解读形式,也能引领读者以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方式去理解诗的内涵、诗的背景、诗人的心境,还让作者的抒情、言志有了缘由,有了依托。文章因此深刻、独到,精巧、丰富,韵味十足。很棒!题中点出“傲骨”,两位诗人不向世俗妥协和毅然前行确是“傲骨”,并且有所不同,文中可以对此首先做明确,点明“傲骨”与二者的关系,其次做深入,就不同和自己的理解做阐述,再次多提及,充分点题。这样“傲骨”的主题才能得到更为直接、清晰的传达,文章才能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作者可以就此做一定的完善。期待作者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