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的母亲与别的母亲不一样。
6岁时,当别的小朋友还在家长的怀里撒着娇、聊着天时,我的母亲会将我“禁锢”在书桌前认字词;8岁时,我与同学出去玩被别人绊了一脚,看到血从膝盖处汩汩流出,同学害怕得依偎在她的母亲身边,我却被指责太冒失;10岁时,因为数学成绩下降,我被迫听从母亲的话,放弃了学习三年的绘画与书法……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此,我与母亲没少吵架。我也曾疑惑,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成长,无所顾忌地玩闹甚至娇蛮任性地闹脾气,可到头来还是只得到母亲的一句“我都是为你好”。
直到那天回家过年,大人们都去忙碌,诺大的客厅内只剩下我与小姨二人。我缠着小姨讲故事,小姨便讲起了母亲的过去。
“你的妈妈,从小就特别懂事,一直是街坊邻居口中的好孩子。我和她差3岁,但生日离得近,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两个蛋糕,于是让我们一起过。我那时任性,总想着自己一个人过,再加上你妈妈是姐姐,他们也都由着我,将她的生日放在我那天。”我问:“她愿意吗?”一阵沉默。过了半晌,小姨才苦笑道:“哪能啊,我们那时也不满10岁,怎么可能真的甘愿让自己过别人的生日,你妈妈也曾哭过、闹过,可无济于事,渐渐的也就习惯了。”说到这里,我内心深处触动了一下,原来只是习惯吗?母亲应该从来没有真心愿意过吧。
“你妈妈是个很勤劳的人。小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回家都要干农活,她烧柴煮饭特别快,也总是帮我做各种事情。挑水的时候,我个子小提不动,她就一手拎着自己的,另只手帮忙提我的。再后来,大人们就将大部分的农活都交到了她手里,我那时推拖着说我也行,可是他们说她是姐姐,这是应该的。”
“那年她读完高中就辍学去大城市赚钱了——家里没钱养两个孩子读书。你妈妈当时是坚决不同意的,我也不同意,因为她成绩本身就比我好,一直备受期待,可最终迫于家里的经济压力,还是离开了学校。”小姨说这话时,话里话外全是惋惜。
我开始对母亲发生改观,原来母亲儿时遭受了那么多不公平的事吗?恰恰这时,母亲端着盘子走进来,招呼着大家吃饭,我看着母亲,竟也瞧得出了神:母亲的鬓边,不知何时长出白发,母亲的眼角也不知不觉中长出皱纹,母亲的眼睛,再也没有一丝属于女孩子的天真透彻,有的只是疲惫和深处的暖意,看他人时,总是温柔的。
也是,我怎么能忘记呢?母亲为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又怎么会不累呢?她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又怎么会不清楚我在想什么?她身为姐姐,深知自己受过的委屈,所以只有我一个孩子……这么多的辛酸,我怎么可以不闻不问?
直至今日,我还是觉得母亲与别的母亲不一样,她是那样坚强、明媚,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