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轼

初二 写人 577字
2020-08-03 08:28:47

苏轼,曾有“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雅致;也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清凄凉。现在,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去品味这三种不同人生姿态的苏轼。

苏轼曾被贬到惠州、儋州。那里人烟稀少,瘟疫遍布,已经年近花甲的他,手持一酒瓢,边走边饮。“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他走在田埂上,风吹过了他的面颊,扶起了他的衣裳。他挥一挥手,抛开一切烦恼与无奈,留下了两袖清风。酒喝着喝着便昏昏欲睡,让他“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被流放到离家乡如此遥远的地方却并未抱怨,而是用一曲酒飘装下的他的整个天空。

初品苏轼我的心中多了份清闲与淡然。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一政治苦难几乎伴随苏轼一生。看他的豪情万丈、他的壮志雄心、他的才华横溢 ,整甘受如此屈辱?于是,他要向天下人 诠释。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所以他要“老夫聊发少年狂”!可他再找贬谪,绍圣三年,他来到惠州,但他心态平静,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作。

复品苏轼,我的心中多了份豪迈与豁达。

十年辛酸苦雨的漂泊,仿佛还在眼前,但他被时间的流逝冲刷走了,留下的只有一张时时浮现的笑脸,他不由得老泪纵横了,由河的月光照在他身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等待,让他疲惫不堪,沉沉的睡去了。“梦中唯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一种思念?“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伤?人生的失意、命运的多舛,造就了这哀伤的舒适。

再次拜谒千古人物苏轼,那尘封的历史,那泛黄的岁月,让人不免喟叹:壮哉!苏轼;悲哉!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