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糖人

初二 写人 1068字
2024-05-30 18:02:08

在那条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头,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门屋上挂着一块陈旧的木牌,上面刻着那几个褪色的字--“老塘人铺”。这便是爷爷用一生心血守护的地方,一个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手艺的温馨角落。

爷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但每当他站在那块磨得光亮的大理石板前,手中握着铜勺,准备制作糖人的时候,整个人仿佛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那顶布满细纹的手,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依旧灵巧有力。他专注的眼神,透过一副老花镜,紧紧锁定在那流动的糖浆上,每一滴、每一划都凝聚了他的匠心与深情。

糖人,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爷的手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他用的糖浆,是自家熬制的红糖与白糖的完美结合,色泽金黄透亮,香气扑鼻。在爷爷看来,糖人不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他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和传承。每一个糖人,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的符号。

制作糖人时,爷爷的动作流畅而富有节奏。他先是缓缓加热糖浆,直至糖分完全融化,形成粘稠的糖汁。随后,他将铜勺轻一提,糖液如细丝般的勺尖滑落,落在冰凉的石板上,瞬间凝固成型。爷爷的每一次挥洒,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时而轻盈细腻,时而刚劲有力。在他的手下,糖液仿佛有了生命,或蜿蜒曲折成一条腾云驾雾的龙,或圆润可爱成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用心与细腻。

爷爷的专注,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精湛,更在于他对每件作品的投入与情感。他常说:“做糖人,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绘制,这样做出的糖人才有灵魂。”的确,爷爷的糖人不仅外形逼真,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与温度。每个拿到糖人的孩子,都不禁被这股纯手工的质朴与真诚所打动。那份甜,不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慰藉。

除了制作糖人,爷还乐于向年轻人传受这项手艺。每当有好奇的孩子围在他身边,他总是耐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控制糖液的流动。在爷爷的引导下,许多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了匠心与传承的意义。

岁月流转,小镇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变迁,但爷爷的同人感却如同一座坚固的灯塔,静静地守护着那份古老的记忆。尽管顾客不如往昔来的多,但爷爷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谋生的手艺,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如今,每当回想起爷爷制作糖人的场景,我的心中总会流动着温暖与敬意。那专注的身影,那流淌的糖浆,不仅构成了我童年中最甜露的回忆,更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的正是像爷这样的匠心与坚持。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背景下,爷爷的糖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文化的未来之路,让那份源自指尖的艺术,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教师点评:这篇散文深情地讲述了一位古老手艺的传承者和他那令人惊叹的糖画技艺。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糖画的制作过程、爷爷的精湛技艺以及爷爷对于糖人热爱和执着娓娓道来,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总体而言,文章描写生动、情感充沛,凸显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爷爷对制作糖人这件传统手工艺的热情和坚持,既感人至深,又富有教育意义,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