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看天上白云飘动,听水中潺潺声响,品一口清凉甘甜的泉,喝一口冰气爽口的饮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惬意。
若你有幸待至夏至前后而来,便在此留宿一晚罢!因为在那夜晚将尽,黎明将至之时,或许你能感受到苏轼“夜泛西湖”的尽兴,满湖荷花竞相绽放,染红了金光初现的黎明,无边无际的湖面铺满了嫩红绿叶,仿佛是一块块翡玉镶嵌在碧蓝之中。静静地坐在湖畔的石凳上,望着远处点点未散尽的繁星,闻满堂红绿所孕育的灵气,心中无限感慨。西湖的夏景,有平凡中超脱而出的惬意,有生命激昂所带来的震撼。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西湖之秋可谓宜人,枫叶金黄如火,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整片湖区被红色覆盖着,枫叶从枝头飘落下来,红似火的铺满大地,如火烧云一般,煞是好看,也难怪人们把这叫做“红枫雨”。湖中有秋菊、野菊等多种菊类花卉点缀其中,使整个湖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意。在西湖提到秋季,人们大都会想到白居易笔下的“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之悲切,不禁伴此同恸,而在枫叶吹散,送入落泥后,人们登上西湖断桥远极而跳,又会联想到秋天那一望无际的稻田和丰收的农民,这时便会喜悦地放下手中扫帚,不再扫去西湖道旁的尘叶,享受自然生命带来极尽升华后的宁静。
然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西湖的秋色,这无关古来圣贤的悲喜,我亦独爱此景,每当秋风吹来时,落叶漫天的发出阵阵清啸声,犹如空谷幽兰在为流水伴奏,给人以无尽遐思。当深秋之月挂于天空之时,我不禁吟诗“木落汉川川夜,西湖悬玉钩”,站立房中,透过薄薄的纱窗,眼前映入一片月影下的金红世界,让人顿时感到一股炽热之气,却顷刻间被月光的清爽化解。抬头仰望,天上一轮明月高照,与我遥相呼应,我感慨这西湖的秋景,炽热又清爽,欢喜又凄凉。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大抵是西湖的冬太冷了罢,由此而作诗的人竞也少了些许,我不禁敬佩李郢的韧劲,在那寒冬飘雪之时窥探到冬之西湖美,实属不易。冬日里的西湖外表看来平淡无奇,但你若能将心思寄情于冰面之下,会发现这寒冷的湖水仍是热浪涌动,放眼望去,四片山丘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宛如一块块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块嵌在静默的大地上,好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振一振,使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漫步于湖边小径上,看着湖面泛起一层淡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仙境之中。冬日里的西湖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冰封千里,相反在它冷酷的外表下,还呈现出勃勃生机,那是新生在汲取寒冬的力量,待春时破土而出的悸动。相比于种子养精蓄锐的躲躲藏藏,此时正是人们踏雪寻梅、赏梅听雨的好时期。走在湖岸之上,偶尔可听到几声罕见而又清脆悠扬的鸟鸣声,时而还有几声孩童们嬉戏玩耍的声音传来。
最让人深思的却是冬至过后,那时冬梅开得正艳,微风拂来,清冷幽香袭人。望着那一片片雪白的雪花飘舞其中,我不禁想起了诗人们所描写的“雪中一点红”,如今回味,不可谓无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像如今的西湖一般,已非昔日的模样,尽管每年都要遭受寒潮侵袭,但它的美却从未改变,熬过了风霜,反而更增添几分令人迷醉的魅力。西湖的冬,生机盎然,更是让有志之士,悟得几分傲雪凌霜。
西湖的四季之景,虽不及世间众多江山奇瑰那么晶莹剔透,却也是南方令人心生向往的景致,因此才成为文人墨客眼中的“人间天堂”。而我每一次去观赏,总能感觉自己像是身处一个世外挑源,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