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题记
这是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夏天。
能坐飞机去外省早已是四年前的事了,随着飞机的落地,窗外是一片消沉,这便是岳阳。
第二日,岳阳楼就在旅店的旁边,当我走到景区门口,不知里面是怎样的景象,内心是无数的迷茫。我走进大门,沿着现代的水泥路,看着身边经过的一个个岳阳楼历朝历代的模型,从战国到现如今,殊不知自己穿过的竟是一千多年的岁月,看到的会是古人的智慧和坚挺。
小河中的鱼格外活泼,日光照耀在它们整齐划一的鳞片上显得分外耀眼,它们成群结队,游向远方,也许它们早已到达过尽头,但他们却从未停止。我跟随着鱼儿,到达了亭中,这里挂着木板,这上面刻着的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此岳阳楼致以最高的敬意,是范仲淹对天下的忧虑,是毛主席对历史和未来的畅往…….
离开小亭,继续向前,终于见到岳阳楼的真身。它没有现代高楼的高峻,仅仅三层,但它留有着最浓厚的历史气息。整体的结构由榫卯搭建而成,外层是金黄的,走进一楼,这里布满了游客,只有几把老旧的木质凳,便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走上二楼,所有人的目光盯在墙上,上面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范仲淹没见过岳阳楼,但这描绘的无不令人惊叹这一壮观。走上三楼,推开窗户,往下楼去,人们来来往往,拍照留念,这种时光终究是回来了。看着远处的洞庭湖,无边无际,却并未见“衔远山”,湖水一次次地翻涌,扑上近处的湖岸,这下才懂了楼下墙上所写的“浩浩汤汤”每一笔三点水都不同,这也指了洞庭之水的奇异。能看到这一派景象,也算是和古人见了一面吧。
我走下岳阳楼,走向岳阳门,那边有一个女孩,穿着汉服,丝服随着双手的舞动在空中飘散,单手拿着圆扇,指向高空。我看不到她的脸,只能看到她镜像的背影,我抚摸着这城楼,掉下来的是泥沙,回头望着身后,是凄暗的一片。
后来那个女孩,转过了头,她对我笑了,眼神是如此清澈,笑容会是如此wa迷人,一时间分不清是过去还是当下。她走了,走向了有光的城门,走向了新的希望,只留下朴质的笑容,淡雅的香气,短暂的岁月……..
我也走了,随着人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