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我的精神行囊

初二 写景 852字
2023-05-13 20:46:37

“常州版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牧远疏雨过枫桥。”追随着张祜唯美的诗,我的思绪又飘飞到那令我魂牵梦绕的枫桥。

枫桥成为我生命的行囊,源于高中三年在文学诗词里的散漫步。古老的意境让我对江南的白墙青石碧瓦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懂得了水乡那绵远流长的悠悠情思。那是亘古千年的文化积淀,用一种大气拥抱四方来客,而枫桥,以它的静美娴雅为我们展示着江南的风情。

初入枫桥景区的大门,古朴的墙便展示给我们时代的沧桑,却又丝毫不失其典雅。漫步在刚被露水沾湿的青石板上,心里满是静谧与闲适,只随平静的呼吸轻轻吐出,又吸入。

抬头望去,一排排灯笼挂在两旁,一幅幅山水画在上面晕染开来。我仿佛望见了一位白衣少年拿起笔架上的狼毫,将江南收扩括建这个白色的宣纸中。低头侧望,垃圾桶亦是古香古色,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映入眼帘。张继啊,在这迷人的景致中,你怎可“江风渔火对愁眠”?哪怕科举落第,这里也足以让你的愁绪烟消云散了吧?

信步前行,就真正地来到了枫桥,这千年的古桥,饱经沧桑,却仍像一位老者静默坐着。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到枫桥,每人手持一把折折扇,慢慢展开,而后又凝视远方,是在感受现实的美景,还是将思绪转向古代?聆听张继的心声呢?

桥上游人如织,桥下芳华集聚,张继的铜像坐落在水边,他侧卧着凝望,是在寻找当年的那艘乌篷船吗?还是在仔细聆听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呢?

京杭运河的水在不断的地流淌,江南的文化定格在这里,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记忆。细雨微斜,在水面荡起圈圈涟漪,远处的青瓦白墙在迷蒙中也依稀留下一个轮廓,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人们探寻文化的脚步。

毕竟文化以已根植在我们心中,无论是枫桥这般的文化载体,还是停伫在内心深处的文化之声,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抹去。

这里,没有似锦的繁华,只用古朴淡雅锁住文化的魅力,以江南特有的气质伫立在我们面前面前。时光的年轮缓缓辗过,留给枫桥的,将是更加古朴的记忆,留给文化的,将是弥久的积淀!留给我的,将是一生背负的行囊:传承并创新中国的文化。

“暮烟疏雨过枫桥”,探寻文化魅力的脚步从未停下。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