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书桌上放着一沓沓的书,光与风从窗户吹进来。一瓣粉红的花瓣踏着风走进屋内落在书旁。哦!是春天来了。
抬头望向窗外,一切熟悉的事物仿佛都变了样。桃枝又长了一截,那枝头含苞待放的粉红小花就好似一只略施粉黛的眼正窃窃地望向窗内陌生的人。黑黑的桃枝仿佛一根魔法棒,让冬天的寂寞与贫瘠变得生机勃勃。窗台上。一株株嫩绿的芽从缝隙里奋力地钻着。而那些先钻出的,看到了春的第一缕阳光。
推开紧闭的门,一点清凉的东西落在脸上。哦!是下雨了。拿起门口落着的伞撑着走出去,走在泥泞的小路上,看着脚下的泥土印上了我的印子,心中无比的欢快。路边的绿叶经过春的洗礼和雨水的敲打,变得青翠无比。雨水落在绿叶上"滴答",绿叶被雨水压下,藏在绿叶下的小花收下那绿色的雨,它把雨藏进心里,放在梦里。雨落在积水的小坑里,旁边一两只青蛙一跳一跳地过来,呱呱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说:“哇!一个小池塘!"。它们兴奋地跳进了"池塘"里,欢乐地嬉戏。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小小的山,经过雨水的洗礼,染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山腰上,有一个忽隐忽现的人影带着斗笠,披着蓑衣,那是勤劳的人民,
山下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长着不知名的草与不知名的花。它们熬过了寒冬,绽放出了属于他们的美丽。小溪熬过了寒冬,养活了林子里的居民,溪面倒印着黑黑的云,白白的雨和绿绿的山。一群羽翼丰满的鸭子游过,打乱了云,打乱了山,留下一条水痕和青青的雨。
教师点评:经由细致的观察和清晰的思路,作者笔端描绘的春天便由点至面地、以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铺展开来,呈现于我们眼前:作者由“抬头望向窗外”作为起点,由窗外那株含苞待放的桃株作为源点,而后“推开紧闭的门”逐渐拓展视野范围、调动身体感官,触摸绵绵春雨,目睹雨滴唤醒自然,寻找万物复苏的迹象,进而步入小路尽头那座“小小的山”,近距离感受春天的生机活力、春天带来的变化、春天蕴含的能量、春天富有的意境以及春天之于人们的意义。因由细致的观察和清晰的思路,作者如同春天的探索者,深入着、了解着、体会着,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则变成了春天的访客,在作者的带领下领略着、欣赏着、陶醉着。可见,这细致的观察和清晰的思路对于文章而言何等重要,这篇清丽浪漫的文章亮眼于此,惊艳于此,值得借鉴学习也在于此。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