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阳光洒在门前的地上,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竟照亮了一条破旧的小巷子。巷子旧,看上去冷冷清清的,却是最具人情味的。
屋里,奶奶忙得见不到影,爷爷带着妹妹去找隔壁的小妹妹玩了。爸爸和妈妈都去上班了,徒留我一人独守空房,真是寂寞。我趴在书桌上,装模作样地拿着本《安徒生童话》,怎么也看不进去。“唉。”我把书放下,试图从窗户里往外看。什么也看不到,漆黑一片。大概是被一幢离得近的房子挡住了吧。虽然看不到,却听得到,耳畔里是孩童玩耍的欢声笑语,年轻人的掩嘴轻笑,老人的和蔼可亲。看不到,却也看得到。回响着的声音,在脑海中,连城一曲乐章,乐章的演奏,又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这是小巷的风格一一温柔,平淡得无聊。
常听家里的大人,道旁的老人,提起小巷之外的生活。那时的我还很小,成天呆在家里,自是什么也不清楚。后来,似乎是上小学的时候,我搬出了小巷,去了被繁华笼罩着的地方。除景色外,和小巷有些变化,却又没有多大变化。温柔中多了些锋芒,仍是平淡,无聊少了些。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几年时间一晃而过。我离开了那里,去了一个新的城市。这里与家乡截然不同。若说家乡是一本只含《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与《流浪地球》的书。而这里却包含了古往今来所有类型的书籍。都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抬头望向窗外,一清二楚。流光溢彩。
我忽然明白了家乡的风格。说不清,道不明。只是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永远永远地,封存在一张名为“家乡”的老照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