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时雨蒙蒙,我却在不经意的一瞥里,望见了春天;山却在她日复一日的生长间,望见了光明。历史却在她岁岁年年的繁茂间,望见了希望
那天我在回乡公路上,只有稀稀疏疏几辆车匆匆驶过,把灰黄的尘土扬到半空,空气泛着干燥与苦涩,一片荒凉。当时的我因为变故而敏感异常,被负面情绪侵蚀着,希望逐渐消磨殆尽。“看!好多花!”妹妹突然高喊起来。我本能地往车窗外望去。
是花!眼前的景色竟如此辉宏壮丽。地面仿佛被大片浓厚的红色墨汁泼洒,漫山遍野都是花,艳红与苍翠交相辉映,我震惊,呼吸仿佛都被止住片刻。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幅只用浓墨渲染,不勾线又不留白的画面——无数朵花熙熙攘攘地把自然的画纸挤满。我相信,那一眼,我看见了春天。如果没有人来幻想沿途花儿会生长,就不会有人恢复乐观重拾起梦想。
那座山曾经是片让人避而远之的山,直到第一株杜鹃的出现。此后她数年如一日地生长,直到让自己与后代的足迹遍布险峻的山脉,成为崇山间的一抹亮色。如果没有人期待花儿会开放,就不会有人拼尽全力播种下希望。
公路依旧向前延伸,我想起交响乐团一支长笛的婉转与激昂,跨越时间,跨越路途的黑暗,化作漫山遍野的杜鹃,化作人民内心深沉的呼唤。“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当岭上开遍映山红的那天,天空的阴云散尽,繁花似锦,鸟雀啼鸣。锣鼓声声,传入万家。如果没有人来相信明天花开似海洋,就不会有人跟随跋涉百年的茫茫,就不会有人相信明天信仰着理想。
高山上的她经历过荒凉,经历至暗的夜,见证着秋风萧瑟,新雪穿庭,嫩草又发。道路且长,她行而不辍,她不畏艰难险阻,与理想共行。
我记住了她,山记住了她,历史记住了她。她是热烈赤诚的美,她是崇山的的一抹亮色,她是历史的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