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秋殇,画一纸凉薄。谁把谁的模样刻下,晨昏流过岁月的脸庞,命途多舛,只剩一碗孟婆汤。 一一题记
江南的秋,有些阴凉,甚至压抑了生的气息。每家每户都把自己关在门里,任凭窗外落叶纷飞,不闻,不问,以为自顾自便好。年岁已去,旧院锁了多少凄美,寂寥之情油然而生,落得深院孤冷,尽是
責昏沉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早在五代南唐就如此说过。
我想,进得来出得去这院的,怕也只有风雨云了。
南落隔岸,河过忘川,几滴雨水解落,接着使是无尽的雨,带着院里的气走了出去。这用,先是一步跨上桥,把干燥的石桥染成了深灰,融入每
个缝原里去;再是流向身边燥热的草本,洗去精热,冷冷落下;最后,它才回到等久的溪流中去,不见用痕。这是自然的礼物,滋润了一整个秋,抚平燥热的心。
远处,水殿暗凉,当故事爬上青石,它四处游荡,所过之处,宁静了时
间,安然了思绪。
雨还未尽,却伴着风,它终是敌不过风,风吹走雨,耳边已没有了“滴答”的。
无论去何方,南燕总北往,会有人等在此地,朝着风吹来的方向遥望。被雨洗礼过的叶是消瘦—枫叶犹新生,红得似要滴出血来,可也经不住风雨,几番凋零,还带着雨水,化作遍地尘埃。萧瑟的秋风很快吹干了枝条,冰凉已然沁透入骨—表面是干燥的,里头却处处渗入,无一不藏着寒气。风一阵阵袭来,吹落了刚才枝上残剩的树叶,又往地上盖一层干桔的叶片,随风起,消停便落地,密率作响,全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风,它穿过尘越过沙,掠过平原走过高山,带上它的选择,开始新的旅程。
风吹走了雨,吹来了云,万水千山,哪怕到天的尽头,这满城光色,也 不会入夜吧。
秋日的云,即便暮色相映,却也微透凉意。只是不同于风的刚强,它掩住了烈色,升起了暖暖的夕阳。暮颜依旧,透着秋意绵绵,逐渐席卷天幕,俯瞰世间。说是青丝缠雪吟别一场暮色残年,但我想,行人也好,居者也罢,均被一一笼在这青云之下,举止也会变得优雅起来的。
或许吧,我们看到的一切,都由它们组成,全是风雨云带来的美。再回头看这座城,不存在多余,没有缺少的部分,守着秋,永恒。今日的村,明日的人,犹如山中之雪,由近及远,像是不断变化的焦距,眼前的一幕幕秀景逐渐清晰,继而又模糊起来。不论雨润后温顺的物,风掠过重生的事,还是云盖住柔婉的人,烟雨之间,世事纵横。远镜头看过去,不经意地按下快门,便勾出了幅黑白的泼墨山水画。画里有你,有我,有他,被定格在这一时刻,一世,独此一景而已。这里,藏着江南的清秋,缭绕心间。这秋,未逝,莫被困入,别院再难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