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的各位团员,《邂逅》因我不小心删掉,重新修改投稿题目改为《旅程》,前文有一些不符事实的地方已经加以调整,望过审,谢谢)
脚印像飞驰而过的地铁烙迹撞进脑海停留在古色古香的百侯古镇,去往大埔的高速公路上,云层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仿佛携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露珠的滋润。一路畅通无阻,行经过收费站,不远处一个大大的指示牌映入眼帘——梅州大埔。
导航的声音牵引我们到有着“客家香格里拉”美誉的人文古镇。买好票之后坐上观光车抵达国学以及农耕博览馆的两所太史第,晴空万里,微风吹拂,黛色的西山下含笑而揖的孔圣人的飘飘儒巾儒袖迎接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就此开启百侯之旅。
漫步在铺满鹅卵石的三十六巷,家家户户的家风家训陈述着这个让人流连的小镇的古巷风韵;瞥见南麓公祠屋檐上的牌匾,便知已到“一腹三翰林”耕读世家,即是杨缵绪等为纪念祖父而建,而杨家的科举名望店在小镇已是妇孺皆知了;到达拓艺馆,墨拓流芳,用纸与墨拍印的文化艺术近年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选择了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励自己专心致志,报效祖国;徒步经过侯北大桥,嗅觉蜜柚的清香和看见千年古榕的沧桑让人陶醉于此,热情好客的田主为远道而来的旅客剥开一个金黄色的柚子,饱满多汁的金柚让人流连忘返;笙曹筱筑的方形围屋独具客家建筑特色,藏于里的名家墨宝让这多了分诗意和美意;举足跨进欧式建筑的海源楼,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民国风光兼并着走马楼,更是异国风光和侯北人家故乡的结晶;企南轩由东方塘横屋和西式洋楼构成,门前是一个有许多湛蓝嫣紫的莲花池塘和一座碧绿古旧的小桥,杨之徐著《企南轩诗集》“源流千里,溉灌万顷”在大门也成为了这栋书斋楼宇的文献;位于最南的百侯革命烈士纪念园是红色的鲜血和革命烈士的元气,不由对这里的英雄战士抱以崇高的敬仰和缅怀。
正午,迎着焦灼的太阳和清冽的惠风,虚似旧梦的百候骑楼老街挤满了人,吃着“锦囊藏宝”的薄饼;可口甘甜的忆子粄;香酥美味的腌面;包装纸下五香牛肉干的咸甜不腻;一口热气腾腾的三及第汤使味蕾充满百侯的滋味。更一饱眼福地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歌颂夏禹治水功德的鲤鱼打舞;象征吉祥好运正义的五鬼弄金狮。但在元宵节举办的文艺节目的迎龙珠灯;新春祈福拜祭活动的太平福只可以停留于导游册中了。
天下起梅雨,朦朦的,凉凉的,又为这一场旅程增添了别致的美景,结束旅程之前,再去了土楼——泰安楼,不禁想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千里也……”的悲凉婉转,随而我莞尔一笑,拿起勃子上挂着的单反相机,想定格此刻的静谧与聒噪、凄凉和壮美。
以往的旅游我并没有更深入了解每所城市的符号和风格,汗青和现实;此次旅行充分感受了这个有着又见翰林,宗族文化,田园风光,美味小吃,人文风情的客家古镇百侯。而更多的是这座“慢”城市所带给我的触动和回味及丰硕的精神沉淀,而这是在物欲纵流,加快倍速的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都邑所体会不到的。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停留于眠中所看,而是心中所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要有一个在前行且馈赠于你不一样的收获。此次旅程的原因也不过是源于小城故事的向往,虽不久停,却感触良多。与小镇的邂逅给予我的不仅是游览美的体验,更是与心灵的撞个满怀。
偏偏相逢在雨中——大埔百侯。
教师点评:作者通过这篇游记,带领我们领略了人文古镇大浦百侯的风光。为了更好地展现大浦百侯的魅力,作者做了甄选和梳理,着重选取了古镇风景、风土人情这两个方面对古镇加以介绍,又在此基础上特意选取了风景之中别具特点又独一无二的景致,以及美食、文化、习俗上的民俗特色,展开了内容的叙述。在作者的用心铺陈下,文章有了分明的层次结构,也有了强弱有致的内容对比,观感极佳,而在作者的精挑细选下,古镇的美景连点成面,古镇的特色鲜明突出,魅力无限,引人神往。文章也由此免于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更具吸引力,游记创作中“有所取舍”的重要性不说自现。文章文笔精湛,意境优美,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末的有感而发,围绕旅程的意义展开探讨,真切、自然、深刻、独到,文章更添意味深长之意,也更具价值和意义。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