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印象

初二 写景 736字
2020-11-04 21:22:34

不知道是谁这样地安排了北方的四季;春来得迟,夏挨得久,冬熬得长,秋就像是被忽略了的,冷落在夏和冬的缝隙,它悄无声息地来,却又不辞而别,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一点儿残影。

不像春的来临,有燕子归来作提醒,夏的开始总是伴着蛙虫的吵闹,秋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树叶上。不管你是否看到,秋就在那里,安静地留下自己的痕迹,没有掌声,没有喝彩。不知何时走在路上,忽一抬头,灰黄浅褐的树叶取代了夏日里的青翠,迎面而来的微风也少了几分暖润,多了几丝干冷–秋真的来了。

草木将枯未枯之际,应该是秋最多彩的光景了吧。赶上天高云淡的下午,漫无目的地闲逛,路边的树丛像一团火般炽热,近看,零星的深绿点缀其间,却不显突兀,煞是好看。

主菜固不可少,点心也别有风味的。脚下稀疏的落叶尚未枯干,踩上去没什么声响,不像冬天走过厚厚的积雪伴着不绝于耳的“嘎吱”声,生怕你忘了它的存在。秋的美,只有在能读懂它的眼眸中才能找到。

秋风,暖阳,不紧不慢地在冷暖色调左右游走,一缕阳光一如夏日温暖,一阵秋风顿时掠过一丝凉意。一定是大师的用笔,轻轻地抹上一层色彩俱全又轻柔淡美的色调。昂首远望,淡云,蓝天。天蓝得水晶一样透明,仿佛无暇干净的歌声似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慢慢地向前踱着,慢慢地往前忆着,秋天适宜回忆那些单纯和美好,遐想那些壮美与凄美。儿时的欢笑散落一地,我拾起几片最美的树叶珍藏,同学的真情在空中飘荡,我多希望它们能停下也那远去的脚步……“自古逢秋悲寂寥”?毛泽东独立湘江,任秋风萧瑟,怎能挡住心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亡国痛,思乡苦,梧桐深院,寂寞清秋,难断理乱,心头滋味,别是一般离愁,秋是是人的宠儿,却是造物主的弃儿。可这些都与秋无关,它只是悄悄地来,慢慢地行,默默地别,在人心中留下最难忘的纪念品,烈酒醉人,半杯足矣,静秋留痕,半日足够。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秋了,短暂又浓烈,沉静又壮美。秋熟睡便是冬,我舍不得把秋唤醒,却也不甘心看它入睡,若不小心错过这一秋,下一次与秋相逢又会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