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辩论台上走下,场上还满是众人的掌声与惊呼。一个辩论被她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动摇着观众的观点。我不会轻易动摇,辩论不是演讲,她不是在传递一个观念,而是在辩证一个观点。真正值得学习的,不是某个观点,而是让某个观点深入人心能力。
她不讲段子,不过度煽情,而是准确切入每个角度,用人类的历史长河去论证一个答案。她拈手便是一篇诗文,挑眉就是一段历史,她咄咄逼人也自信从容。哈佛大学的牌子没有为她上上枷锁,或许有人认为她不够贴近普通人生活,但若是在古代,她不是驰骋沙场的将军,亦不是家喻户晓的戏子,而像每个普通人是一介书生,十年寒窗凭借努力将寒门变成命运之门。贷款百万读哈佛,因为知识是诱人的,这点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精彩的辩论是有无数雄厚的知识支撑的,她一开口便在发光,并不出众的长相因为知识而显得的气质尤佳。
在年轻人应做生活加法还是减法的辩题中,她有力辩驳着对方的佛系人生,所谓豁达因在历经沧桑之后,而当代青年的责任是拓宽世界的边界,为世界展现更多的可能,趁年轻我偏要勉强。她的辩题角度给予人思考,立意更是极佳。你认同的,她使你愈加坚定;你否定的,她助你拓宽思维。
詹青云,她辩论时的侃侃而谈使人由衷感到读书的意义之美好,她的经历使人振奋,她的辩论令人思考。看起来她是高不可攀的哈佛学子,却也是每一个奋斗着的学习着的普通人缩影。
她热爱知识,也拥抱着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