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童”到名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初二 说明文 640字
2020-07-06 17:37:45

他是唐朝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诗人、名相。他出生于岭南的官宦世家,自小就展示出过人的才华。他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相传他七岁时游宝林寺,在寺前摘了一支桃花。恰逢韶州府太守来进香,他怕被人看见,赶紧将花藏于袖中。太守见他神色自若,便问:“想吃供果吗?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对上,就给你供果吃。”他一口应允。太守其实早已看见他把桃

花藏在袖中,于是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他随即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惊叹,这小孩真是个神童,想再考考他,于是又出一句“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他抬头见到面前三尊大佛像,灵机一动,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果然,20岁出头的他一举中第,踏上仕途。其后他在宦海沉浮,直至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赞颂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

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可惜。

他曾上奏朝廷,请求开凿大庾岭梅关古道。得到批准后,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他亲自到现场勘查,指挥施工。周围的农民纷纷被感化,踊跃加入到工程中。大庾岭梅关古道修通后,南北交通得到极大改善,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被张说称为“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他的五言律诗诗风清淡,以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期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靡艳诗风,贡献尤大。他的《望月怀远》中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干古。

此外,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长相俊美,身姿挺拔,十分注重仪表。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