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看天上的那轮满月,你就会发现,皎洁的月盘上,似乎有着明明暗暗的阴影。人们传说,那就是月宫里的桂树。在那树下,还有一个回不了家的人,他拿着斧子,千百年来无休止地砍伐着那棵桂树。他是谁?为什么会在月宫里?又为什么要砍桂树?一起读读这个古老的传说吧。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人叫吴刚。他好吃懒做,贪图安逸,整日游手好闲,连他的家人也对他感到很头疼。
后来,吴刚听说做神仙可以不吃不喝,还可以长生不老,从此醉心于修仙术,对别的事情不再理会,家里全靠妻子一个人打理,日子越来越艰难。
这一天,吴刚收拾好一个包袱,就去与妻子道别:“我要拜师学道去了。”说完便跨上马背,扬长而去。
吴刚离家后,开始走访名山大川,到处寻找高人拜师求道。
可是,吴刚生性懒散惯了,每到一处,还没学几天,就吃不了苦离开了。
就这样,吴刚在外面晃悠了几年,一事无成。他有点想家了,准备打道回府。
吴刚一路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家乡。他兴高采烈地推开家门,正要喊妻子,却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
只见三个活泼可爱的孩童正在自家院子里玩耍,这是谁家的孩子呢?
吴刚正奇怪,就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织布机前织着布,看到吴刚回来,她惊呆了,脸都吓白了。
再看不远处的屋檐下,一个陌生的男人正在那里劈着柴。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原来,吴刚自从离家后音信全无,他的妻子在家苦等无望,同乡的伯陵又是个热心肠,时不时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时间一长,两人日久生情,就生活在了一起。他们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富足美满,还生了三个儿子。
这样一来,吴刚倒成了家中的不速之客,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眼看要无家可归了。
吴刚越看越生气,他恼羞成怒,竟随手抄起一根大木棍,冲上去狠狠地向伯陵打去。伯陵防不胜防,应声倒下,就一命呜呼了。
妻子在一旁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三个孩子也哇哇大哭。
话说这伯陵原是炎帝的后人,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炎帝那里。
炎帝非常愤怒,考虑到伯陵也算有错在先,他只好下令将吴刚赶到天上的月宫。这样一来,吴刚倒也算升天了。
月亮上向来以寒冷荒凉出名,吴刚一到上面,立刻感到寒气阵阵,仿佛要侵入骨头。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座美丽的宫殿,上面写着“广寒宫”三个字。
宫殿的附近,有一棵五百丈高的大树,树干粗到一百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大树上结满了数不清的淡黄色小花,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异香。
吴刚正如痴如醉地嗅着幽香,一位天神出现在了自己面前,原来是炎帝派来的使者。
天神交给吴刚一把斧子,对他说:“炎帝命你从此就在这里砍伐这棵月桂树,什么时候砍倒它,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妻子身边。”
吴刚正一肚子牢骚,并不理会天神的话,他把斧子踢到一边,就坐在月桂树下睡觉去了。
吴刚这一睡就睡了七天,等到他醒来的时候,感到无所事事,十分无聊。这下回家彻底无望了,总得做点什么,来打发这孤独漫长的时光,可是做点什么才好呢?
吴刚转念一想:如果我什么都不做,就永远也回不了家。这月桂树虽然粗壮无比,但只要我每天砍一点儿,总还是有出头之日的。
于是,吴刚便拿起斧子,开始砍起那月桂树来。
可谁知,这月桂树刚被斧子砍开一个小口,伤口就立马愈合了,那些斧子砍下的枝叶,也立刻长回树上。无论吴刚怎样拼命不停地砍,月桂树都会马上恢复原样。
然而吴刚也没有别的选择,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了下去,直到砍下来的木屑都堆成了一座座山丘,月桂树依旧是老样子。
再说吴刚的妻子也在地上备受煎熬,她一方面觉得对不住死去的伯陵,另一方面又对吴刚深感愧疚。
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还有一个叫殳(shū),等他们稍大些,她就请求炎帝,让他们到月宫里去陪伴吴刚。
据说三个儿子到了月宫后,大儿子鼓变成了蟾蜍,二儿子延变成了玉兔,小儿子殳则变成了蛇。
有人说,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来的枝叶捣碎,制成药丸。
还有人说,为了排解月宫的冷清寂寞,殳制作了箭靶,鼓和延却对乐器特别感兴趣,他们自行研制了钟、磬,还创作了乐章,时常在月宫里演奏。
据说后来到了唐代,有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在宫中赏月,漫游月宫,听到仙乐悠扬婉转,令人如痴如醉,就是他们在演奏乐曲了。
通晓音律的唐明皇把曲子默记了下来,回到宫中后就叫人谱出来,又让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的夜晚和小伙伴一起赏月的时候,不妨静下来认真倾听,说不定还能听到仙乐飘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