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医疗疾养病即存“扶正祛邪”之律。扶正者,扶助补益心内之浩然正气;祛邪者,祛除遏制身外之乌烟瘴气。此即可以生发保护人体机能,使之身强体壮。然除却生理,面向当今社会仍可相通。若使“扶正祛邪”置于个人、国家,亦有其善益启发之处。唯有坚持“扶正祛邪”方能不落病途,铺开未来发展之锦绣前程。
就个人修身层面而言,“扶正祛邪”乃坚守本心,保持灵魂一尘不染,看清世俗沉浮而不同流合污。扶正祛邪,是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若一味随波逐流,我们也难免会沾染上他人的不良之处,从而颓废堕落。如今,“躺平”“摆烂”等词语大肆传播,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当以锐眼明眸辨别是非,正确认清可为与不可为。正如孟子的箴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换言之,我们生于俗世,唯有洁身自好,才能以一身正气立于天地间,不被邪气所侵袭。智慧地躲避社会裹挟而来的不良影响,凭借“正”的精气神,抵挡外界的“邪”气,灵魂始终亮如明镜,心比金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负年少芳华,勇敢地闯荡山南水北。
就国家建设层面而言,“扶正祛邪”乃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社会道德价值,弘扬积极向上的风气。昔时,一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勇敢冲破“左”的束缚,为祛邪;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扶正。如此,全民的思想才得到极为深刻的解放,中国才重新步入发展上坡路的正轨;今朝,“扶不扶”的道德问题引起全网激烈讨论,一件件好心人遭到讹诈的案例似乎正在将国家拖入人情冷漠的泥潭。此时,呼吁延续传统尊老敬老的美德,亮明态度坚定立场,鼓励公民“放心扶”,为扶正;制止欺骗人心、倚老卖老的行为,细化相关法律并给予处置,以此驱散人心惶惶之迷雾,为祛邪。如此,温暖与信任才能在人与人之间流淌,中国才能在互帮互助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的源源动力。
扶正心坚临骤雨,祛邪身轻登苍云。“扶正”尔后,心得笃实坚定,守狂风骤雨之世上屹立不倒;“祛邪”尔后,身得轻盈灵快,行万里晴空之途中直登苍云。中医药理念与社会发展之道如此相似,均肩负着“治病救人”之共同使命。吾辈青年则须从中汲取深厚的历史智慧与精神滋养,手握“扶正祛邪”之妙策良方,奋力穿行过山穷水尽之境,眺望柳暗花明之更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