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我总不明白什么意思,便去追问家里的大人。他们就一笑了之,道:“小孩子知道这些干什么。”或许是孩子心性,我就是不罢休,总想知道。
那日,大人们有事都出去了。我想:既然不了解,那不如尝尝,酒饮微醺嘛。我家里人喜酒,桑葚熟时,也爱酿酒,家里一大坛桑子老酒,也酿了几载,母亲好生珍藏。我用力打开尘封已久的瓶盖,好一坛桑子老酒,愈久愈醇。刚打开,桑葚的香甜混合着酒的醇厚,在空气中酝酿。我满心欢喜,拿起酒杯倒了一点。
我小心的抿了一口,闭上眼睛,我突然感觉,香醇体慢慢滑过舌尖,润润地过喉,滑过嗓,暖暖的浮动间,徐徐的流离在鼻吸里,悄悄地潜进血脉中,随之也融入了我的思想……当真好酒!
我忍不住喝了一小杯,孩子嘛,总图个新鲜不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都喜欢喝酒?味道嘛虽也不差,但我宁喝那清静反倒有些苦涩的茶,也不想尝这有些“烧舌”的酒。虽说是果酒,但至少有些后劲,微醺感是有,索性喝的不多,倒也还有些清醒。
酒饮微醺,酒饮微醺,倒底何解?苦思冥想中,突然间,我撇见书桌上的《大学》,《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立身处世,我们必须要对任何一个事情要拿捏一个恰当的分寸,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花开半看,酒饮微醺,因为酒喝多了,你反而体会不到酒的好处,微醺,在将醉未醉之时,是清醒的,也是模糊的。
花看半开,亦是如此,因为花未开之时你领略不到它的美,而花若全开,也离凋谢之期将近,所以最美,便是半开之时,这就犹如一个妙龄少女,尚未尽退孩童的稚气,也未曾沾染成人的风尘。《五知先生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安身立命,当知时,知难,知命,只退,知足。”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停住脚步,这样才能对眼前的形势和和以后要走的路,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知。
愿所有人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以“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得出结论”为文章整体的格式,一目了然。文章开头引用大人常说的一句话,提出疑问,开门见山地引出下文,表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紧接着是“我”验证“酒饮微醺”的过程,即偷偷喝酒的过程,在这部分中,“抿”、“滑”、“浮动”、“流离”、“潜”、“融”这几个动词将“我”喝酒的动作描绘得十分传神,可见小作者对于词语的积累颇丰,运用颇为熟练。文章最突出的部分是“我”对于“微醺”二字的感悟,其中小作者引用了《大学》与《五知先生传》里面的话,为“我”的感悟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强了说服力。读过这篇文章,相信读者也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做人做事都要懂得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