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该记住的

初二 说明文 636字
2020-10-09 20:34:44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而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牵着这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于岁月中浮沉千年,使其不失光芒。这样的蜀绣,值得我们铭记。

红酥手引线,绣花针破锦,一针一线裏着底殖,一丝一缕绣着文化。透过针线,我们仿佛能看到历史于这片古老、潮湿的土地上缓缓流满,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一双双巧手背后的匠心与智慧。然而,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手工艺被流水线替代,即便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也难逃机械齿轮的噪压。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渐渐失去耐心,难以精心耕耘这片传统的土地。蜀绣,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但有人却在危难之际,重拾了这颗古老的种子。

以布为躯,以丝做容,李子柒绣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庭院里传来阵阵悠扬的丝竹声,朦胧的桂香中,她扬起浸染过的丝布,手握着笔,一笔一画勾勒出图案。引线,穿针,一进一出,指尖与针尖在空中起舞,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枚针,两股线,素衣朱绣,穿梭其间。沙针,晕针,滚针……几十种针法,轻车熟路。从卧室到庭院,场景与针法不断变换,但不变的唯有她专注的眼神。冬去春来,耗时一年,当丝线汇聚成一幅完整的刺绣时,我的心中涌上一股久违的感动。李子柴用心记住了蜀绣文化,用她的力量弘扬了蜀绣文化。

历史滚滚向前,然文化乃不灭之火、民族之光。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纷纷面临失传危机时,我们应该记住的又何止蜀绣?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戏武医陶匠。曾记否,安塞腰鼓,铿锵激昂;关中秦腔,响遏行云。叹如今,鼓声不闻,空留余响;原野之间,一方孤腔。

倘若世间再无炬火,心灵将何处皈依?记住该记住的,莫让《百鸟朝凤》中濒临失传的唢呐发出的泣血鸣唱,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最后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