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谁道男子劣于女?

初二 散文 1113字
2020-01-24 12:06:32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番对话:“你们男生可真是……”“你们女生更加……”这样的对话,我们想必已经习以为常了吧!而引发这些对话的原因,正是男女之间对性别的偏见。

(一)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男子造就的丰功伟绩,更有专属女子的大好河山。

回眸,凝望。

西汉王昭君为了两国和平,避免战乱再起,祸害百姓,毅然决然地伴着嘶嘶马鸣,随着声声胡歌踏上了广阔的漠北土地。昭君道:“在东南的方向,有一个繁华的都城,那里是我一直怀念的故乡,它的名字叫长安。”在那匆忙行走的队伍后面,是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昭君到达匈奴领地后,带去了大量农作物的种子,教胡人农耕,学习汉朝文字,使匈奴的社会发展前进了一大步,并且,让匈奴汉朝两国拥有了五十余年的和平。

花木兰代父从军,她知道,父亲的疾病已经不再允许他进行征战了。木兰无长兄,王命不可违,她踏上了战争的舞台,使战争不再是男子的专利。木兰渡过黄河,登上燕山,愈演愈烈,愈战愈勇,屡建奇功。

十年后,她归来见天子,她放弃了功名利禄,弃官回乡,孝敬父母,尽她女子的本分。

武则天费尽心机登上皇位,改国号大周,断了大唐龙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帝。她曾自傲地说道:“王位是什么?这只不过是治国者的资格罢了!”武则天之智,可碾压后宫众人,武则天之强,让众多追随太宗的功臣们不得不屈服于武皇,武则天之文,令上官婉儿不禁自愧不如。

武则天登上了男子的皇位,花木兰登上了战争舞台,王昭君令两国和平五十余载,难道说,女子不如男吗?近代女性革命家秋瑾曾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岂不是女子的真实写照?

(二)

谁道男子劣于女?在涛涛的历史长河中,除了女子的强盛,更有男子的锦绣江山。

回眸,凝望。

一代雄皇汉武,为了保我中华江山,使百姓安居乐业,筹兵万人,北伐匈奴,只为彻底终结战争。漠北一战,打得匈奴抱头鼠窜,死伤上万,撤出漠北百里之外,此后百年之内,不敢再向前推进。汉武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北魏孝武帝,为了民族融合,力排众议,以身作则,改汉姓,通汉婚,说汉语,写汉字,迁汉都。他担负着鲜卑叛皇的罪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我国的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孝武说:“鲜卑,汉族,不融不合。”

大唐太宗,号贞观,盛大唐。太宗虚心纳谏,造就“房谋杜断”的朝政局面,又有魏征“以人为鉴,可以明得思。”的大唐忠臣。同时,仍有程咬金,尉迟恭等猛将,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太宗曰:“水可载舟,仍可覆舟。”

太宗造贞观之治,孝武促进民族融合,汉武使大汉强盛,难道说,男子劣于女?

(三)

如何?男女各有所长,何必心怀偏见?男女应该各取所长,扬长避短,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所以,类似于“你们……可真是……”的争吵,生活中还需要出现吗?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大气的议论文。首先,论述大气。文章从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出发,以“谁说女子不如男”和“谁道男子劣于女”作为两个论点,通过回顾历史,选取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其壮举作为论据,从而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丰富的史实和恰当的引用,分明的层次和清晰的条理,让文章底蕴深厚,大气磅礴。其次,语言风格大气。文章语言风格鲜明,骈散句的结合让文字气韵铿锵,坚定有力。最后,格局大气。作者写下这篇议论文,目的是帮助大家摒弃对男女之间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偏见,能有这样的出发点,可见其胸怀广博,令人惊叹,也令人佩服。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