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初二 其他 906字
2020-02-28 06:34:47

说起周瑜,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我们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心胸狭隘,因嫉妒诸葛孔明的才干,想方设法地给孔明难堪,最终被孔明气死于大帐之中。但是,《三国演义》终究是一部小说,而非正史,为了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具有一定的虚构情节,难免将某些数据夸大其词。

例如,官渡之战中的袁绍,本是带20万大军征讨曹操,却被夸大成了70万军马,又或者“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等,全部子虚乌有。所以,想要研究真正的三国史的同学,建议看一看《三国志》。

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正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正史上称其“性度阔大”、“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21岁追随孙策平定江东。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210年病逝于巴丘。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以上来自搜狗百科)

由此可见,我们的公瑾大人并非被孔明气死,而是因伤病加重,病逝巴丘。可怜公瑾大人为了衬托诸葛孔明的才干,致使大多数人误解了他。

公瑾大人风流倜傥,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多才多艺,棋琴书画、吟诗作赋样样精通,他的才智谋略绝不输于诸葛孔明,在运筹帷幄之中,足以决胜于千里之外。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周瑜,除胆略过人、雅量大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刘备也曾盛赞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般的英雄人物,又是如何去世的呢?据考证,周瑜在指挥作战时中了一箭,导致病情恶化,最终病死。周瑜逝世的消息传回东吴时,孙权痛哭流涕,仰天长叹,“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这段时间的孔明,正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他二人并无正面交锋,所以,孰强孰弱尚不可知。

其实,早在孔明出山前,周瑜就定下了孙吴的宏伟蓝图:以长江为天险,图荆益,镇南蛮,与曹魏抗衡,二分天下。谁知半路杀出来了蜀汉,再加上周瑜英年早逝,致使这一伟大计划没能实现。让人不禁心生怜惜。

可怜,公瑾的英年早逝,令小乔孤寡终生;可惜,孙吴痛失一名千古良将;可恨!雄姿英发的周郎最后竟要为他人做嫁衣!!!

为了防止我们误解一些历史人物,我们要拓展阅读面,注重对正史的了解,不要仅仅停留于小说当中,要正视历史中的人物,学会从两方面去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当他人误解历史时,我们要及时纠正,还他们一个真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