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初二 读后感 710字
2020-07-13 03:36:14

这是一部有趣的奇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我想称之为“励志之书”。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形象生动的人物,都幻化成一抹奇幻的色彩涂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上。

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路途遥远,路阻重重,他们战胜无数妖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唐僧“取得真经,普度众生”的誓言……

我时常想,吴承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与妖魔鬼怪打斗的书呢?读了很多原著,我才明白,原来《西游记》中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有吴承恩的无尽愤慨。儿时看,只觉得热闹,再回首,竟觉得有点心酸。据史书记载,吴承恩敏而多慧,博及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这也为他日后写下《西游记》打下了基础。他科举不利,万年才得官,又怎奈官场黑暗,他忧愤辞官,决心著书,写下《西游记》。他自言:“虽然有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际人间变异。”好一句人间变异!

从此,再看西游记,竟能把妖魔鬼怪看成终生百态。但是又是什么精神让吴老先生如此坚持,不仅没有被现实中的“妖魔鬼怪”打垮,反而写下这部鸿篇巨著呢?我觉得这是一种信念!

我想,吴老先生心中是不乏梦想的,那就是“取得真经,普度众生”。这也是传统士大夫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写照。这让我想到多少仁人志士,在困厄的情况下,仍坚守真理,兼济天下。杜甫贫困潦倒,却还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范仲淹被贬出北京,却仍然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骨子里流淌出来的倔强,那是兼济天下苍生的高尚情怀。妖魔鬼怪不再可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也是师徒四人取得真经的原因。

读罢《西游记》,酣畅淋漓,如朗月明照,贯满乾坤,正如歌中所唱“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人生难免会遇到困境、挫折,但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妖魔鬼怪我不惧,魑魅魍魉又奈我怎何?带着这份果断与乐观,带着吴老先生的希翼,我一定会为了真理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