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入人间,随风飘落——《隐入尘烟》影评

初二 读后感 1459字
2024-02-28 22:54:06

电影《隐入尘烟》是一部以乡村为题材的独立电影、反映了中国社会仍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影片用朴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两个代表社会边缘化群体的个体相濡以沫的生活。

本片的视听语言比较简单,但具有深刻的内涵。马有铁第一次出场时的封闭式构图就体现出他被命运围困住的一生,这样的“包围”在之后的剧情中也出现过,例如男主在建造新房时不断将自己包围于土砖之中,这种繁重的劳动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使像马有铁这样的无数农民没有时间和精力额外发展自己,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无论是男女主家人安排两人婚事,马老四献血吃饭还是曹贵英生病马老四照顾她,画面的视觉中心都是食物,这是因为在物质条件匮乏时,人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围绕基本生存所需展开的,这也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艰苦困难。

《隐入尘烟》以固定镜头为主,马老四用驴车带曹贵英穿过冰面时采用与人物速度相似的摇镜头,使观众更好带入剧情与人物情感;男女主观看小鸡孵化采用镜头后拉,体现此时温馨的氛围,以及生命诞生最初的美好;当曹贵英在村口等待马老四,用热水瓶为他取暖时,画面在寒冷的环境中采用暖光,体现女主对男主的牵挂以及他们在生命中终于有了能够相互依靠的人,但此时的温暖氛围也与结尾的悲剧形成极大反差,加强了观众对这种悲惨命运的体会。

本片的颜色运用有很强的暗示性,贵英的粉色大衣是丈夫给她买的,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品,但这件大衣也是用鲜血换来的,也正是马有铁的努力使贵英的生命终于有了鲜明的色彩。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代表高远、开阔,随着剧情的推进,两个主人公身上的颜色慢慢从原本暗沉的深红色、黑灰色变成蓝色,这体现了他们两个人的互相救赎;主人乔迁新居在声音设计上放大了脚步声,体现主角的茫然无措,反应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差异。

《隐入尘烟》从我国所有人聚焦到农民,再从农民聚焦到马有铁、曹贵英,他们代表的就是质朴而坚强,不断努力但最终也无法敌过命运的人。马有铁是一个善良、勤奋的农民,愿意为全村村民的欠款而不断捐血,但是他用鲜血换来的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苦难的得寸进尺。比如村民们为了挽回欠款用一种近乎“道德绑架”的方式逼迫马有铁同意献血,占用马有铁的安置房,甚至在马有铁去世后都在窥觑他的拆迁补偿款,但马有铁从未想过从他人手中索取回报,他不想欠其他人任何东西,在自杀之前把所欠的钱、鸡蛋都还清,甚至提前准备好了纸钱。曹贵英从小就受到亲人粗暴的对待,婚后与马有铁的相处让她放下心中的芥蒂,比如两人在邻居家看电视时,她开始不自觉地靠近马有铁。但命运总是如此不公,当两人还在憧憬丰收后能够购买一台电视时,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她的生命。她和马有铁都是中国一部分农民的缩影,本片也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的视线聚焦到这些人群之上。

《隐入尘烟》的许多道具都颇含隐喻。开篇出现的驴象征马有铁本人,这头驴让我想起余华《活着》中富贵的牛,富贵和马有铁都经历了一生坎坷,这两种动物也都蕴含他们辛苦劳作、奉献自己的精神。最终,马有铁放走自己的驴,他在自杀之前把这种自由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驴身上;主人公与亲戚参观新房时,一个画面中同时包含了没有装修的水泥地和窗外的农田,这种对比暗示农田更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哪个地方更适合有铁也不言而喻,显然发展的不同导致农村与城市有巨大的差异。

《隐入尘烟》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表达在困难中,两个人物的相互扶持。全片不说苦,却苦出天际,全片不谈爱,却爱入血液,西北的荒漠没有城市中恋人互送的玫瑰,但麦花印记是马有铁最汹涌的爱意,影片中多次烧纸钱后的尘烟也犹如这两人的命运,最终随风飘散,无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