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浓墨重彩。
即使这个季节,繁殖羽还没有怒放,它的美也足够嚣张。在昆明动物园开放区域里,孔雀或立或卧珐琅质般,展示着五光十色的蓝。
蓝孔雀色羽斑斓,在轻微的“簌簌”声中打开流光溢彩的尾屏,上面幽深的眼斑会让凝视者陷入恍惚……孔雀开屏时就像在施放身体的焰火,以至于我觉得它是远离真实的幻觉动物。蓝孔雀旁边的白孔雀即使穿了婚纱,也贫血似的相形见拙。我觉得,孔雀是进化论的异数,几近悖论,他奢靡的晚礼服只适合摆拍,行动起来是多么沉赘碍事。
在尼泊尔我们坐敞篷吉普去野外观察野生动物——这是个旅游项目,不知道会与什么动物不期而遇,所以我们一路怀着带有轻微紧张感的兴奋。富有经验的司机一旦停车,我们立即在一人多高的草丛里搜寻……运气好的时候,会看到弦月行的犀角从雾金色的草间显现并靠近,易于惊飞的牛椋鸟甚至没有在犀牛背上扑动翅膀。然而司机数次停车是因为孔雀。求偶季的孔雀频繁占据行车道,因为只有这条经轮胎碾压的道路附近才没有灌丛生长,算得上相对开阔,孔雀才能不受阻于草丛地顺畅开屏。我们最初见到沿途炫耀的孔雀欢呼不已,听任他们挡在道路前方,从容完成整套求偶仪式。
一次次停车,面对站在道路中间的孔雀……美,已用于打劫。我们后来熟视无睹,恨不能躲过那些花团锦簇的身影,它们的美让人疲倦。孔雀沉默而执拗,依然一遍遍释放着身体的彩焰,好像是在他们沉默的——孔雀的叫声难听如哭婴。
我在昆明孔雀园的角落发现一个孤独的家伙,离聚群的伙伴们很远。这只雄孔雀的嘴细看有点歪。它有浓密而微蹙的眉毛,眼睫附近也是鳞波闪动。他的胸前汹涌着大片层次丰富的蓝,有些地方带着铜绿色,层次推叠,光感如丝缎。背部覆羽,在褐色底子上排布炭色的波浪横纹,壮如鹰隼。
我凝视着这只蓝孔雀,隔着有只有二三十厘米高的竹篱,他也回敬式地凝视着我,长达近十分钟。他毫无征兆的奔跑起来,当他跑起来我才发现,它有点跛足,原来不仅因为喙角的偏曲而离群索居。我开始怀疑,它的嘴和脚是打斗或意外受伤所致,难道,这只蓝孔雀是因为羞耻或自卑才拒绝回到集体之中?它会有这样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完美主义的倾向吗?对美的极端追求,能否诞生出极度的敏感和特别的反馈,以致自身些微的残缺,都会成为走不出去的困境与牢狱?
美,永无尽头……因此我们将终身被囚禁途中。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立意深刻,情感真切。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