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杜丹开。”《苔》是清代袁枚所作。
袁枚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自己的园中种植各种名贵花草,营造理想中的诗情画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如同米粒一般细小,但它却凭借自身顽强不屈的力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这潮湿又阴暗的环境中熠熠生辉。袁枚肃然起敬,于是便写下这首小诗。
这首20字的小诗《苔》在《经典永流传》这个节目中,被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传遍大江南北,让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这样的苔难道不值得我们喜欢和敬佩吗?
雨,滴滴答答,水珠洒落在窗台下的台花上。在烟雨朦胧中,你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个在山路上艰难行走的人。只见他全身泥泞,衣服湿漉地贴在身上,急急忙忙的赶往大山深处。他就是梁俊老师,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又回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上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们天生爱好唱歌,他就想到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带着孩子们传唱一首又一首的经典诗歌。你听孩子们悠扬的歌声响彻山谷……
两年的支教漫长而又短暂,他教会了孩子们一百多首古诗词,其中五十多首被他谱成曲。古诗新唱拨开了乌蒙山的薄雾,让孩子们感悟到了诗歌得美,享受到了音乐的美,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因为他的到来,这些孩子们才能如杜丹一般快乐而丰富有光彩地绽放,因为他的到来,大山的孩子们才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们在努力,他们在加油,他们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苔花让我看到了还有很多很多的“梁俊”老师,也让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像歌里唱的那样“风一来,雨一来,苔花自然会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