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沾了戚继光的威名,挺小的一座城,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门口立着一块爬满青苔的碑石,频频让来路人驻足观赏。
这便是蒲壮所城了。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踪迹,在当地也是鲜为人知的一座小城,却已经历经了六百多个春秋。据说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排兵布阵,抗击倭寇的。墙上的那些豁口,是摆放枪眼子的垛口;塔楼上残缺的木门后,是指挥官运筹帷幄的小桌……一瞬间,隆隆的战鼓声仿佛在耳边激荡,将士们的身影穿梭于眼前,这些时光罅隙中散落的印记,没有预料地,突如其来地小小拥抱了我一下,使得这座小城成了荒芜山谷中生出的一朵“英雄之花”。
小城的城墙由乱石砌成,曲曲折折地把街坊道路抱在怀里。城墙厚而高,穿过门洞时感觉凉飕飕的,不由得让人生出一种敬畏感——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石墙的庇护下大破倭寇的吧?就是这城墙曾经努力地保护了城里的人们吧?然而,这么英勇无畏、历尽艰辛的城墙,如今也被青苔征服了。用手指轻轻触碰墙面上水灵灵的青苔,凉丝丝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这斑驳的精灵啊!你是在用生命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都还是鲜活的吗?
沿着城墙是一圈同样弯曲的护城河。碧空万里的日子里,阳光会豪迈地撒下一把把的金子,小城便给自己戴上了一条闪闪发光的金色腰带,那样子看上去慵懒极了。
小城的街道并不宽,因此,相当罕见的,这座城里没有汽车。走进巷子里,透过一扇敞开的木门看去,里面是三五成群打着麻将的老人,坐着的在打牌,站着的在看牌。大爷们大都穿着白汗衫,敲着烟斗,热热闹闹地和身边人聊着,说着。熙熙攘攘的人挤满了整间屋子,闹哄哄的,却别有一番滋味。巷子尽头,几个老婆婆雪白的头发在太阳下闪着光,她们脸上露着微笑,正乐呵呵地念叨着家长里短。路边的杆子上趴着青青的豆藤,地里长着各种绿油油的蔬菜。狸花猫伸着四肢在睡觉,黑狗崽在街上走走嗅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城的生活不温不火,但有滋有味。
出城门时,我邂逅了一位卖凉粉的婆婆。婆婆有一头浅栗色的卷发,背微微佝偻着,紫色的外套是老人们人手一件的那种,身旁还放着一黑一白两铁桶凉粉。她手上的活不紧不慢,同时有一搭没一搭地给我讲着小城的故事。仔细一听,我才发现原来她还有地方口音。我有些惊叹,这样小的一座城,只消半天就能走个遍的小地方,居然也有自己的方言。我会心一笑,这大概也算是小城一种可爱的倔强吧!
飘过旌旗,响过战歌,蒲壮所城如今像是步入了中年,身上的那股蛮劲儿渐渐沉淀下来,铸就出一种洗尽铅华的安静。岁月悠悠,时光荏苒,一座古城,一种生活,一首历史的余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流畅,取材真实,语言流畅,立意独到,情感细腻。作者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对景物做了介绍,营造了空间感,让文章更加清晰地呈现了景物及其特征。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