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久香

初一 状物 829字
2022-11-27 10:56:01

甘洌清凉,甜腻浓郁,大抵是我对酒的最初印象。

院子里的桂花每年都开。奶奶摘下几把墙角探向日光的金黄,和着蜂蜜和糯米,酿了一缸米酒。小店打烊收摊,她饮一杯,我添一杯。岁月似乎就在这淡淡的甜中浅浅走过了。百无聊赖的时候,我经常趴在那一大缸米酒旁,鼻尖微触,人像碎裂,又看它被波纹慢慢缝合,泛出阵阵浓郁的酒香。酒水是清的,坛底的米闪闪烁烁,奶奶慈爱地笑着看向我,静谧的午后有了脉脉温情。

以前,爸爸酒量还很好。他同相交多年的好友聚餐时,酒是必不可少的。呲一声,开一罐,爸爸把酒倒满,便招呼我在身旁坐下。我一纵身,像只小猫一样,钻进爸爸怀里,趴在餐桌边,抱着酒杯,沿着边缘,舌头一卷,啤酒泡泡便在舌尖绽裂。我咂咂嘴,味儿是酸涩的,说实话,一点都不好喝。只是看着爸爸投来的温柔的目光,我的心立刻就暖暖的,酒的苦味儿似乎也变甜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会在午饭时温一杯黄酒,就着妈妈烹炒过的从外公的小菜园里摘来的一把青蔬。菜是家常的,有着相当自然和淳朴的味道。爸爸会放几首老歌,然后静静坐着,夹一口菜,抿一口酒,品一品半生的滋味。我也陪爸爸静静地坐着,黄酒独特的酒香在屋中弥漫。阳光暖暖地洒下,酒面泛着粼粼金光。眼前万物都成了一幅干练的剪影,爸爸的心思融在酒中,是那时的我难以理解的。

曾看汪曾祺先生写他们家乡过端午,得喝雄黄酒。有意思的是,他们那儿会用和着雄黄的酒在孩子额头画个“王”字。书里的插图极为精巧:母亲端着一小碟雄黄酒,孩子笑眯眯地看着母亲,那形态,颇像只神气十足的小虎。彼时的我很羡慕这位作家家乡小孩的待遇,尽管不过是寥寥几笔平平淡淡的文字,隔着书页,我仍能感到他们额头的凉爽和心头的暖意。

酒,真让人难以捉摸。只是浅浅地吟着“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就能体会刘过内心的悲哀吗?只是缓缓地诵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我就能理解范仲淹的伤感迷茫吗?只是轻轻地读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就能明白李白的所思所感吗?不,都不能。但区区一小杯酒,却承载了如此之多。在我看来,酒也是一种文化,思念、愤慨、愉叹,都能融于其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许,确实只有几坛杜康才能化解人生在世的各种忧愁吧。

酒,它的意义已远超它本身。并不只拘泥于“酒”一字,而我只愿:酒香,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