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去海南姑姑家住了一周。
姑姑喜欢养花,家里的蝴蝶兰、三角梅、龟背竹……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几盆滴水观音。它没有艳丽的花,也没有醉人的香,长得庄重、古朴,别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这种植物,根的一半漏在泥土外,深褐色,大块头,粗糙的像芋头。它的茎粗壮挺拔。那叶子厚厚实实、油亮油亮的,小的也有巴掌大。每片叶子的后边是圆的。顶端长着个尖尖的嘴。叶尖上的嘴里含着一滴玲珑剔透的水珠,要不怎么叫它“滴水观音”呢?
姑姑见我特别喜欢这种花,答应送我几棵。回到家后,我把这些滴水观音的块茎顺手放到了储藏间里。
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起来那几块“芋头”,说把它们拿出来养几天。妈妈找来了一个养鱼的旧玻璃缸,放进水,再把滴水观音的块茎放在中央,淋上一些营养液,养了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些“芋头”的身上发生了变化,先是须子变多了,变密了,后来又长出了细细的黄色小芽。慢慢的芽儿越长越壮,充满了生机。
春天来了,妈妈把滴水观音从玻璃缸移到了花盆中。又过了几天,茎茂密了,厚厚的叶子长出来了。到了五月,一盆生机盎然的滴水观音展现在我们面前,给全家带来了喜气。
从海南到北方,它飞了几千里,冻得浑身发僵,竟奇迹般地成活了,家里人没一个不说它命大的。妈妈告诉我们:这滴水观音,有一种不怕艰苦、不怕严寒的气质,具有永不退缩的坚强意志,真该好好儿向它学习。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如今,这些滴水观音每片绿叶的嘴上,还含着滴滴水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