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山有水的长阳,会念古诗的小朋友,会算算数的大朋友,脸上布满皱纹的老朋友,一提到蒸肉,谁不是垂涎三尺呢?每年步入阴历冬月,乡下宰猪请客,桌上必不可少的便是蒸肉了。这是用新鲜肉、土豆、老南瓜拌高粱面,用蒸笼蒸成的,称之“土家第一大菜”。
蒸肉的做法并不难。
首先挑一些肥瘦相当的新鲜五花肉和新鲜排骨,把五花肉切成片,然后放入碗中,姜末,蒜末,盐料酒,酱油,一股脑儿全放进去,腌制差不多半小时。在等腌肉的过程中,接着便可以把土豆,老南瓜,去皮除籽,切成坨坨。之后,把土豆和老南瓜拌高粱面,一排一排整齐地摆入用布垫好的蒸笼里,再把排骨放在中央。五花肉一层一层往外排成圈。最后点起火,蒸大约40分钟后就可以揭开吃了。
看着那冒着大气的蒸笼,我的心激动极了。婆婆把那格子一抬,那又热又香的热气袅袅升起,可劲儿地往鼻子里钻。客人们抵挡不住蒸肉的香味,纷纷来观看。只见先前白身子的五花肉已经穿上了金黄色的衣裳,那高粱面就如同碎金子般洒在格子里。饭碗已经摆上桌,每个人的第一块便是蒸肉。夹一片,那五花肉在筷子上顺抖,咬一口,那味儿——妙!单看那肉的弹性,就知道有多好吃了,何况是大块大块地夹,大口大口朝嘴里塞呢!
吃蒸肉,旁边还得有猪血陪衬才够味儿。就像月亮得有山或水陪衬,花儿得有绿叶或昆虫陪衬。猪血是杀猪时用大盆接住,再用水煮至凝固,切片后,炒了就可以吃。
桌边的女人们可秀气了,她们只吃瘦的,肥的压根儿就不沾。于是,一些汉子们故意挑一块超肥的肉夹到她们碗里,女人见状,脸色通红,纷纷摇头摆手,几次辗转,那肥肉又到汉子们碗中去了。
天已经黑透,饭也吃完了,只见婆婆把蒸肉一袋一袋地装住,跟楼上楼下的送,不一会儿,到处便是蒸肉味儿了。
一片肉,一份情,婆婆送出去的不仅仅是蒸肉,还饱含着浓浓的邻里情,这份情伴着土家人的热爱与真情,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