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初一 状物 499字
2021-10-16 12:28:45

我最喜欢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每读到这一句,眼前便浮现出一幅太平宁静的场景,一轮满月挂在干净的夜空,映在水面的倒影一片绰约,月光撒在海面上,白茫茫地散着,这一定是世外桃源里才有的场景。

我对月亮最初的印象,来自儿时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床”。童谣很短,辅以乡音,在我的家乡,这首童谣伴随一代又一代人从童年走向未来。而这首童谣的来源,大多都是自己的母亲。在无数个很深的夜里,床头的灯光昏暗,年轻的妈妈轻轻地拍打着自己的婴孩,很小声的哼唱这首歌,看着乖乖安静地睡在自己怀里,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恬静和谐!

小时候我就在想,“月光光”会不会和我平时生活中的所有姥娘都一样呢?如果是的话,那她穿的衣服,一定也会有我姥娘衣服的那种花样!如果我去她家,她会不会也和我的姥娘那样,在我和妈妈要走的时候,偷偷塞给我一把零钱?或者,把我们带给她的东西,悄悄塞进我们的车里,我们回家才能发现?发着黄光的电灯泡,和天上的月亮,一个这么近这么亮,一个那么远那么暗,相互照应着,让我在童年时期得以借着这些光亮认识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轨迹已经不再能给我很多与家乡亲近的机会,但是月亮依旧在每个晚上照常出现。现在的月亮,是家乡的月亮,也是儿时的月亮,但是我已经不是儿时的我,“月光光”也渐渐在我的心底,越沉越深……

教师点评:在这篇状物散文中,小作者选取月亮作为描述对象,分享了自己对月亮的印象和认识。小作者文笔流畅,文风清秀,以准确、得当的引用丰厚了文章的内涵,又以情感的融入,直观地表现出自己对月亮的眷恋以及对月亮之于人们的意义的理解,主旨丰富。不过,文中抒发情感的语句较多,实质性的内容较少,若能补充一些对景致的刻画描写,以事带情,以景带情,情感将会更为自然、顺畅,文章的吸引力也会更强。另外,通篇读过之后,文中“我”对月亮的印象的描写着墨更多,而这正是文章主题与重点之所在,小作者不妨对题目加以修改,将“印象”体现其中,让题文呼应更加显著,从而加强主题的体现,也会更利于主旨的传达。可以做一定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