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红红的灯火挂在街道两旁,偶来此巷,流连忘返。
一辆老误车,后面一位穿深色不一的老人,拿着不同颜色的面团。一抹微笑,不经意的浮现在他的脸上,炯炯有神的双眸凝视着手中的面团。你双手轻快的人民着他的前方,形态各异的泥人插在一根根竹竿上,十分灵动。
不一会儿,这位老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一群小孩子跑过去。老人看着一个个尼人,又看看孩子们,露出慈祥的目光,满脸笑意地对孩子们说:“每人选一根吧。”说罢,又埋头继续揉面团。
我也凑上去,看着老人手中的红色面团被压成几片薄片。其中一片捏的似水滴状,随后把中间部分捏完,又再尖头部分轻轻的按一下。最后将这片水滴贴在竹竿上的一个绿色圆盘中,其他几片亦如此。每一步都捏的精巧、精致。
不到五分钟,一朵滴水的红玫瑰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我诧异极了。这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是如此不可思议,我小心翼翼的问:“这朵花多少钱?”在我心中,这花似乎是无价之宝,询问价格已然让他。沾染了世俗之气,短暂的沉默后,老人缓缓地说:“五元就好。”
我付了钱,如获至宝,回家后,我把那朵花插在花瓶里。摆在书桌上,每每抬头看到它,都会想到这是一位老人用心的手工艺作品。
时隔两年,我再次来到那古朴的巷子,这两年工业快速发展,可这条巷子和两年前一样。一切如故。
我找到了那个摊位,依旧是那辆老木车依旧在卖泥人,可他位上的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我想他应该是那位老人的儿子,走近一看,却发现那些泥人已经不是手工制作的。而是由机器批量生产的了。滴水玫瑰依然鲜艳,却显得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我不经失望叹息。
灯火依然通,红玫瑰依旧绽放,但愿传统手艺的传承星火不断。